宋初建,对人才极度渴求,一面通过科举考试招揽人才,一面把民间名士笼络过来。宋初有三位名士,陈抟、种放、魏野,一个道家,一个儒家,一个诗人。
种放年轻时参加过科举考试,但没考中,心灰意冷隐居去了,投奔宋初第一隐士陈抟学道。陈抟来头不小,赵匡胤年轻时听过他讲课,父母告诉他要重用陈抟。赵匡胤对他却不感冒,感觉那套东西华而不实,远没有书记官赵普的战略实用,遂拿些钱财打发了他。陈抟命够苦的,半路上被山贼打劫了。种放找到他学道,大侃官禄非我所愿。陈抟一言戳穿了他的面具:“君首相当尔,虽晦迹山林,恐竟不能安,异日自知之”(《邵氏闻见录》)。陈抟好预言,说种放日后是当宰相的料,但这一次他预言错了。
陈抟拒绝了他,于是种放与母亲来到终南山隐居,聚众讲学,呼朋引类。种放能喝酒,常与朋友们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吃酒。用他自己的话说喝酒不叫喝酒,叫“空山清寂,聊以养和”。种放的朋友们多是当地名流、地方官,所以这种隐居的动机有待商榷了。种放隐着隐着隐出了名气,如《北山移文》描写的以隐求名的假隐士一副嘴脸。陕西转运使宋维翰举荐了他,宋太宗责令当地政府给种放三万钱(三十贯)充当盘缠来京授官。
种放的隐居收到了效果,朝廷向他伸出了橄榄枝。种放刚要接受,他的朋友说话了,地方官有个叫张贺善的与他关系不错,提醒他今天你若赴召,最大的官也就是做个监丞之类的科级职员。种放就问,以你的意思我该怎么办?张贺善支招,你不如称病不去,日后再召怎么也得是个厅局级干部。种放听从了朋友的规劝,以“恪守隐节”为由,拒绝了朝廷的召试。太宗大怒:“此山野之人,亦安用之?”不复召。种放傻眼了,组织无情地抛弃了他,以隐入仕的梦想破灭。种母对他一顿痛骂,你已经打算隐居,讲学何用?要么你就去做官,要么就消停待着,真不知道你怎么想的。种放这次听了母亲的话,搬一处穷乡僻壤,过着清贫生活。转眼间三十年过去了,老板换了宋真宗,机会再次降临。宰相张齐贤举荐了他,有了上一次吃亏的教训,种放老老实实赴召,授官左司谏,年过半百的种放欣然接受了(《事实类苑》)。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