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公司的成长路径上,企业与政府的关系之密切其实远远超出一般学者的想象。这不仅仅是寻租牟利的问题,而是由中国经济的变革逻辑所造成的。随着改革的深入,中国的商业决不会进入“政治归政治,经济归经济”的状况,相反,政商之间的密切度将越来越高。我们观察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企业败局,如三株、爱多、秦池等等,大多数为企业家市场战略的失误;而近5年里的企业败局,如华晨、德隆、格林柯尔、铁本、三九等等,无一不表现出强烈的政商博弈气息。
这种特征,便要求企业家必须具备一定的政治素养。在很多关键的时刻,企业家的“政治博弈术”往往决定了企业的命运轨迹。仰融在商业上展现出惊人的才华,可是却在政商关系的处理上失去理智,以致在事业的巅峰时刻陡然坠落。而造成这一结局的最重要的原因,正是政治博弈的失败。与他这种“对抗型”相对照的,我们还可以总结出其他的一些类型。
●“依赖型”——早期改革往往有典型先行的特征,那些被选中为改革典型的企业家有时候便会产生一种错觉,以为自己既然是典型了,那么政府一定不会让我倒掉。其最典型的便是步鑫生。1983年,海盐衬衫总厂厂长步鑫生因严格管理而成为举国学习的“活榜样”,政治的光环使得步鑫生放松了经营而日日忙碌于演讲和开报告会。日后他曾对人说:“当时我有一个错觉,既然是党中央把我树为典型,肯定是不会让我倒掉的,有什么事情办不成的呢?”而事实却是,几年后企业难以为继,谁也保不了他,最后他以黯然下台而中止了企业家生涯。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