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朝,城市里最为流行的时尚之一就是刺青,《酉阳杂俎》中记载了很多唐朝青年刺青的故事,每条都颇为奇特,其中最为奇特的当属下面这条:
荆州街子葛清,勇不肤挠,自颈已下遍刺白居易舍人诗。成式尝与荆客陈至呼观之,令其自解,背上亦能暗记。反手指其札处,至“不是此花偏爱菊”,则有一人持杯临菊丛。又“黄夹缬林寒有叶”,则指一树,树上挂缬,缬窠锁胜绝细。凡刻三十余处,首体无完肤,陈至呼为“白舍人行诗图”也。
荆州有市民叫葛清,是诗人白居易的狂热的FANS,狂热到什么地步呢?看吧:在他的身上,自脖子以下,刺了三十多首白居易的诗,同时还配有插图,最终导致“体无完肤”。如在“不是此花偏爱菊”一句旁刺了一幅画,画上有一人手持酒杯,站在菊丛前;又刺有诗句“黄夹缬林寒有叶”,其所配插图是一棵古树,其叶如彩色丝帛,绘工精繁,令人叫绝。类似的诗画,在全身上有三十多处。段成式居荆州时,与朋友夜宴,曾亲自找来此人,现场观看了他身上那些诗画刺青,大家称之为“白舍人行诗图”。
这则来自唐朝的社会新闻神奇如此。
刺青,或称文身,作为一种民间习俗,古来有之。司马迁在《史记》中早已记载,古越国,其民“断发文身”,作为一种图腾文化,可以认为其有着自然崇拜与避邪的功能。再后来,刺青的功能渐渐具体了,成为一种刑罚即“黥刑”,直到西晋时法律还规定:“奴始亡,加铜青若墨,黥两眼;从再亡,黥两颊上;三亡,横黥目下,皆长一寸五分。”在《酉阳杂俎》中,段成式曾讲了一件事:他的三从兄,于唐德宗贞元年间出行,其随从在地上拾了数片颅骨,欲以其为药,其中一片上写有“逃走奴”三字,“痕如淡墨,方知黥踪入骨也”。由此可见其历史之漫长。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