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上瀛(约1582-1662),明代琴家。别署青山。太仓人。
徐上瀛有一身好武艺,本来是想以此报效国家的,但这一条路最终没有走通。他年轻的时候,两次参加武举考试,都未考中。京师掌管礼乐的陆符来到江南,听了他弹琴后大为惊异,认为远比京师的琴家高明,问他是否愿意去京城。徐上瀛回答说,我是武举出身,有一身好武艺,到京城去正是报效国家的好机会。因次年李自成攻入北京,他还是未能成行。崇祯末年(1644年),他凭着有一身武艺欲参加抗清,但未有结果。
徐上瀛善弹琴,初从娄东著名琴家陈爱桐之子陈星源学习,后又向陈爱桐的入室弟子张渭川学琴。由于他虚心好学,琴艺提高很快。为了不断增进琴艺,他又拜常熟人严澄为师,吸收了严澄的很多长处,得益非浅。后来他与陈星源、严澄、赵应良、陈禹道、弋庄乐等人结成琴川(常熟)琴社,人称“虞山琴派”,其中大多为娄东人。徐上瀛经常与琴友们在一起探讨琴学理论,切磋操琴技艺,并注意广收博采,取长补短。经过他多年的实践和总结,辑成了《大还阁琴谱》一书,共收琴曲三百二十二首,指法详明,谱法自成一体。主张琴曲慢快并重,不可偏废,强调音调节奏须有轻重缓急之致,急而不乱,多而不繁。因而将《雉朝飞》《鸟夜啼》《潞湘水云》等因节奏急促而受到严澄轻视的优秀名曲收入该集。这是继严澄的《松弦馆琴谱》之后虞山琴派的又一重要琴谱。同时,他在严澄提倡的“清、微、淡、远”四字琴学理论的基础上,取诸家之长而别创一格,提出了“和、静、清、远、方、膻、恬、逸、雅、丽、亮、来、洁、润、圆、坚、宏、细、溜、健、轻、重、迟、速”的二十四字要诀,系统而详尽地阐述了运指、用力、取音等弹琴要点和琴学的美学原则,丰富和发展了虞山琴风,被虞山琴派奉为准则,对后来的琴学理论发展有相当大的影响。而且他在表演上也纠正了严澄只求简缓而无繁急的缺陷,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平。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