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乐器 拉弦类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轧筝

我国的传统弦乐器,在唐代以前,只有弹拨和击打两种,而没有拉弦类。

在唐代,出现了两种最早的拉弦乐器——奚琴和轧筝。

轧筝,是用润湿的竹片摩擦筝弦发声。陈旸《乐书》说:“唐有轧筝,以竹片润其端而轧之,故取名焉。”唐释皎然有一首《观李中丞洪二美人唱歌轧筝歌》描写说:“君家双美姬,善歌工筝人莫知。轧用蜀竹弦楚丝,清哇宛转声相随。”

用竹片作“弓”,而不是用马尾;为了增加摩擦力,不是使用松香,而是把竹片用水润湿,其音色估计不会太好,倒是皎然诗中所说的“清哇宛转声相随”一句很重要。

传统的弹弦类乐器,如琴、瑟、筝、琵琶,或击弦类乐器,如筑、扬琴等,最大的问题是不能奏出长音,遇到较长的音,就只有反复弹拨,这样的乐音,与歌唱的长音是不能很好配合的。而拉弦类乐器则可以控制运弓的速度,奏出平滑的长音,与人声能够很好相配。也就是皎然诗中所说的“清哇宛转声相随”。

轧筝在宋以后仍在使用,元、明时期叫做“?”。《元史·礼乐志》载:“?制如筝,七弦,有柱,用竹轧之。”《事林广记》的记载差不多。到清代,又称为轧筝了。

奚琴

奚琴,又叫“嵇琴”,是又一种至少在唐代就已经出现的拉弦乐器。唐诗人孟浩然《池亭诗》有句说:“竹引奚琴入,花邀戴客过。”可见在唐代已有奚琴。据宋陈旸《乐书》说,它本身是胡乐,是“奚部所好之乐也”,后来传入中土。它为什么又叫“嵇琴”呢?一种说法是因为“奚琴”的名字不雅驯,换句话说,因为它表明是少数民族使用的乐器,所以改名为“嵇琴”。另一种说法,是传说它是魏、晋时期的大音乐家嵇康所创,所以叫“嵇琴”。《事林广记》就说:“嵇琴,本嵇康所制,故名曰嵇琴。二弦,以竹轧之,其声清亮。”但这一种说法显然是附会。奚琴的形状很像今天的胡琴,也是两条弦,不同的是夹在两条弦中拉奏的是竹片。大概在马尾胡琴传入后,也换用马尾制作的弓了。《事林广记》是元人所著,明人所著的《乐学轨范》就说奚琴“以黜檀花木,或乌竹、海竹弓马尾弦,用松脂轧之”。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