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寄征衣君不还,不寄征衣君又寒。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难。
这是一首名曲,它的题材屡见于诗词中,但在元曲中却几乎没有见到。
古代的士兵出征,常常要让家人缝制好棉衣,送到边关或前线。缝制寒衣,寄送寒衣成了闺中妇人思念丈夫的一种精神寄托。晋王浑《塞上曲》说:
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
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
征战他乡的亲人可能已经战死了,而家中的妻子还在寄来寒衣。
唐王驾的《古意》,是这类题材中的名作:
夫戍萧关妾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
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
对丈夫那种关怀备至的浓浓情意,流淌在字里行间。
姚燧的这首同样题材的《寄征衣》,又从什么角度立意而与前人有所不同呢?
很巧妙,这位闺中少妇不像前人那样,坚决地寄,不管人还在不在,也不管时间赶不赶得上,她却是在寄与不寄之间犹豫徘徊。
乍一看,似乎无理,丈夫在外,远戍边关,风霜刀剑,铁衣难着,她还在犹豫寄不寄寒衣。那么,她不想寄的理由是什么呢?“欲寄寒衣君不还”,我把寒衣寄来,你穿着暖和了,就不会想着回家了。原来是这个原因。那么不寄寒衣丈夫就会回来了吗?她也知道不会,所以她又担心“不寄寒衣君又寒”。寄还是不寄,“妾身千万难”,拿不定主意。你说,寄了吗?我相信,一定还是寄了的。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