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得说一说唐人所使用的韵。
汉语的韵,大致经历过四个阶段:
先秦至魏晋,是古音韵时期。这一时期,还没有专门的音韵方面的研究和韵书出现,但是根据清代人的研究,对这一时期的音韵有了比较多的了解。比如《诗经·周南·关雎》的第三章“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如果用今天的发音去读,是不押韵的。于是清代的音韵学家告诉我们:“服”字在这里应该读如“别”,这样,就与“侧”字押韵了。再比如屈原《离骚》开始四句“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用今音来读,也不押韵,于是清代的音韵学家告诉我们:“降”字在这里要读如“洪”,这样,就与上句的“庸”字押韵了。
南北朝时期至宋末,是第二阶段。这一时期对音韵的研究有了实质性的突破。原来只发一个音的字,都可以分解为“声”和“韵”两部分(少数零声母的字例外)。分别出了四声,编辑了很多韵书。既方便了写诗填词的文人,也让大家有一定的规矩可以遵循。这一个时期的文化中心早已经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所以当时的官方语言是江浙闽南两湖两广一带所使用的属于南方语系的语言。这些地方的语言,直到今天,仍然和以北京话为主的北方语系有很大区别。尤其是入声字,由于现在基本上已经消亡,所以使许多初学者十分头痛。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