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章武元年(公元221年),成都。
成都城南的检江涨水了,水流湍急,如镇江石牛在急速地喘气。秦时李冰治岷江,分出郫江和检江,郫江在北,检江在南,两江自东南行,流经成都平原的南面,灌溉良田,滋养民生。
检江虽在城外,沿岸却分布着重要官署,有生产蜀锦的锦官司、监造车马的车官城、学子授业的州郡官学,以及给蜀地带来文明之风的文翁留下的讲堂石室。横跨郫江和检江的七座桥梁每日车水马龙,公署官吏和士绅百姓往来如梭,附近还搭起了市井。官署派了市长令管理,小酒肆小商铺一应俱全,真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俨然成了一座没有围墙的城外城。
此时的检江正是一派繁忙,水里泊着十来艘轻船,船上皆有五个赤膊的水手,各持一根长约两丈的铁钩。两岸则站着上百名官署小卒,一个个严阵以待,那水面上原来漂着成千的竹筏子,从上游浩浩荡荡流下来,筏上也无人撑杆驾驭,却牢牢地拴着一捆捆竹木,有柏木、梓木、青竹……筏子顺着水势漂流,像一支气势雄伟的水军,旌旗所向,胜券在握。每当筏子飘近,船上的水手便伸出长钩,用力钩住筏子,将筏子拉向岸边,岸上的小卒则将筏上的竹木迅速卸下,彼此配合协调,有条不紊。
这便是蜀地特殊的水运方式,源自秦代李冰任蜀郡太守时期,因岷山上盛产可用的竹木,人工运输耗损太大,李冰利用蜀地丰沛的水资源,将竹木砍伐后抛入岷江中。竹木逐水漂流,只需少数人在沿途看护,不致竹木偏离沉没,待得竹木漂到下游再行收集,如此省时省力。兼之李冰又广分岷江,在岷江下游织成繁复的网状水系,竹木可通过无数支流到达成都平原任一地点,这种便捷的运输方式千百年来因袭不改。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