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07、山雨欲来 “右派”的故事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我和老高的结识颇有点戏剧性。刚到杨浦分校上课不久,同是物理教师的老沙说有个教机械的教师长得挺像我,不过他上课的日子和我不同,又不在同一个教研室,因此无法当面比较。老沙比我早来3年,又一直在杨浦上课,认识的人多。过了一阵子老沙笑着告诉我:那位机械教师在他没有课的日子特地跑来在我上课的教室门外打量我,以验证众人说我们相像是否正确,打量了一会就走了。沙老师说:“这个人蛮有趣的!”

两个长得相像的人终于见了面,发现我们并不像:老高比我高,嘴老是抿着显得紧张,背略有点佝偻但下巴永远高高扬起,年龄也比我大。老高说话很坦率,一点没有如他们经历过风雨那辈人的世故,他提到了《约翰·克利斯朵夫》,正巧这是我很熟悉的一部书,就这样,罗曼·罗兰这位法国作家让我们成了朋友。

老高住在麦丰里,离我家很近,这也是我们交往甚多的原因。我常常坐在他家朝南阳台窗下,沐浴着冬日的阳光,听他讲他的“右派”经历。

大概在1955、1956年吧,中央要把交通大学从上海迁到西安,只留一个造船系在沪并成立造船学院(西安在内陆没法造海船总算领导还明白)。号令一出,全校一片哗然,一所在上海几十年的名牌大学和平时期要西迁实在没有道理。然而领导解释正是为了安全需要,这也说明中央对交大的重视。给人印象似乎美帝国主义一旦进攻上海的第一件事就是炸平交大。经过校党委说服压服,交大陆续搬入了在西安的新造教学楼区,并打算两三年内全部搬迁完毕。不料1957年搞鸣放整风,广大师生又贴大字报又开座谈会反对交大西迁,理由是上海作为全国最大工业基地理应有综合性工科大学,而交大在上海几十年和上海各工厂企业有深厚的鱼水之情,交大学生在上海实习或工作是很受欢迎的,交大各个专业完全是和上海工业配套的等等,而赞成西迁的人只是干部积极分子极少数(哪怕搬到西藏他们也赞成——只要是上级决定)。这样一来,学校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大辩论,并惊动了国务院。最终中央决定:交大一分为二,搬过去的不动了,就是现在的西安交大;没搬过去的停止西迁,就是现在的上海交大,争论结束。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