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对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高明的校对,不止于校出错字,还能校出作者错漏、谬误的地方。乾嘉学派,做的就是这种“校对”工夫。不过他们主要是考勘古籍的谬误,对像是古人不是今人而已。在古代,校对的地位也是很高的,例如《明史》的首席校对陈大受,不但是有学问的“经筵讲官”,且是现任的吏部右侍郎,吏部掌“铨叙”之政,其地位约略相当于今日的内政部副部长。历朝修史的校对,在完成任务后,也大都得到升级加薪(官俸)。
《大公报》退休老校对程鹤筹去世时,我曾替报馆撰一挽联云:
校勘校雠,卅载辛勤悲化鹤;
对人对事,一生正直失添筹。
联中嵌入程君的名字和职位。谈不上好,但却是写实之作。程君为人笃实,淡泊自持,同事都是很敬重他的。
“校勘”、“校雠”都是校对工作的别称。“校勘”者,同一书籍,用不同版本和有关资料与原文相互校对,比勘其文字篇章的异同,以订正错误也。这样的校对工作,已经是有“审阅”的味道,不限于逐字校对原稿了。校对的水平,往往是要比作者更高才能胜任的。“校雠”者,“一人读书,校其上下得谬误,为校;一人持本,一人读书,若怨家相对,为雠。”“校雠”的工作方法,现在也还是常用到的。一个人读原稿,一个人改订出来的“小样”,就是校雠方法。这种方法必须聚精会神,手眼耳并用,否则稍一疏神,听错读音,便会出错。校对工作的辛劳可知。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