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金应熙“八万元的笑话”,不禁想到廖凤舒写的一首《广州即事》诗,这首诗是用广东话写的。
盐都卖到咁多钱,无怪咸龙跳上天。
官府也收来路货,贼公专劫落乡船。
剃刀刮耐门楣烂,赌棍扒多席面穿。
禾米食完麻雀散,留番光塔伴红棉。
写的是一九四八年解放前的广州,当时广州通用港币,称为“咸龙”,做找换生意的十三行钱庄,被人称为“剃刀门楣”,盖因其“出又刮,入又刮”也。光塔是广州名胜之一,红棉是广州市花。最后两句,颇有鲁迅杂文味道。
他的《广州即事》诗共有四首,写得颇具妙趣,再录一首如下:
广州唔到十三年,今再嚟番眼鬼冤。
马路窿多车打滚,鹅潭水浅艇兜圈。
难民纪念堂中住,阔佬迎宾馆里捐。
酒店老车俱乐部,隔房醮打万人缘。
写的是一九四八年解放前的“时事”。难民、阔佬一联,令人笑中带泪。中山纪念堂作为“难民收容所”,讽刺意味尤其深刻。他用广东话写的诗名为《嬉笑集》,确是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从这两首诗可见一斑。
廖风舒原名恩焘,是革命先烈廖仲恺的哥哥,原籍惠阳,晚年在香港定居,一九五四年四月去世,享寿九十,可说是阅尽沧桑。他平生用粤语写成七律很多,经他详加选择,分别集成《汉书人物分咏》、《金陵杂咏》、《史事随笔》及《信口开河录附存》,总名《嬉笑集》。生前曾一再付梓,印成小册分赠亲友。一九七零年一位报界的朋友曾清,对他的诗极为喜爱,曾手录全册,并加以校正。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