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年轻时候,不但喜欢听戏,而且有时还粉墨登场,深深体会到在台上打鼓佬跟拉胡琴的重要性。您的身段再细腻再边式,要是没有好打鼓佬的帮衬,是显不出精神来的;您的唱腔再磅礴再柔美,要是没有好琴手托腔,是显不出功力来的(昆腔的唱用笙笛南弦子,梆子用板胡笛子,至今未变。皮黄最初也用笛子,到了同治光绪年间,才改用胡琴的)。
笔者听过的最老的琴手是孙佐臣又叫老元,他身长,脸长,手指头也长,音域宽。据说他盛年时节手音特佳,刚劲俊茂,卓尔不群。笔者只听过他给孟小冬拉过《捉放曹》、《盗宗卷》、《搜孤救孤》几出戏,过门儿宏邈高雅,托腔大概是小冬调门儿低,孙老晚年耳音已差,觉出小冬唱来,有时显出稍感吃力。最后一次是哈尔飞戏院开幕,赛金花剪彩,孙菊仙唱《朱砂痣》,两老都患重听,拉者自拉,唱者自唱,两不相伴,倒也有趣。陈彦衡原是名琴票,人称陈十二,是有名的谭迷。他跟北平马菊坡研究谭腔,着实下过一番工夫。哪一个腔谭怎样唱,胡琴应当怎样托(谭的琴师是梅大琐),他们二人听完这个腔,扭头就走,回到家立刻谱出工尺来,一次不成再来二次,所以陈十二对谭腔记得最确实,就是拐弯抹角的地方也丝毫不漏。言菊朋自称老谭派,大半玩意儿都是得之于陈彦衡,言首次应聘赴沪演唱,就是陈彦衡给他操琴。不但所贴海报特别说明何人操琴,出场时还给他另设坐椅,风头可算十足。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