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名片古今谈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一进十月门,国家的庆典多,而民间的喜庆事,似乎也跟着凑热闹,红帖子满天飞,每次吃完寿筵喜酒回家,口袋塞满了素不相识人的名片。有的印满头衔,有的叙述政纲(市议员候选人),这种无孔不入,广结善缘的手法,实在令人叹为观止!在汉和帝在位,蔡伦还没发明造纸以前,通名晋谒,用削木书写,汉初谓之“谒”(谒者书刺,自言爵里),汉末谓之“刺”(书姓名于柬日刺)。汉以后,虽然改用纸张,而仍相沿曰“刺”。到了唐代,每年新进士要到长安平康坊妓院去游乐,要用红笺写“名纸”,到了明朝才改叫“名帖”,至于改称“名片”,是民国初年的事,距今还不足一百年呢!

笔者当年在北平,每逢春节,总要留一两天时间逛逛厂甸,人家是买古玩玉器、书籍字画,我则专逛旧货摊。我在破铜烂铁堆里曾发现过几方汉印,食髓知味,我对旧货摊兴趣因而非常浓厚。有一年我在旧货摊上看见一本蓝布面很厚的旧账本,其中夹着若干张大红名帖,翻了几张发现先伯祖文贞公、先祖仲、鲁公名帖,均在其内。大概各科甲翰林的有四五百张,不敢多翻,花了十吊钱,约合两毛多钱买了回来。细一查对,从乾隆十年起乙丑正科至光绪三十年甲辰正科止,正科、恩科、备科除了三鼎甲以外,所有太史公凡是风采踔厉、积学雄文者,几乎网罗殆尽。还有一张伊藤博文的,有一尺多长,跟翰林名帖一样,至于光绪六年庚辰正科、九年癸未正科,曾人值词林的翰林公几乎一张不缺。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