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时期我国图书形式发生重大变化,由卷子发展到册子;印刷术的发明使图书由写本变为印本。在公元4世纪至9世纪中叶之间,中国图书主要是卷轴式的写本。这种写本用棒作轴,粘于最后一幅纸上,以此为中心卷成一束,称为卷轴。每张纸上都画有边栏和界行,以便于书写。卷子在书架上放置的时候,轴头往外以便于抽出与插入。轴头上有一根签子系在上面,写着书名与卷数。
(1)雕版印本的出现
雕版印刷的最早出现时间不迟于唐朝中期。唐懿宗咸通九年(公元868年)四月十五日由王玠〔jie 介〕出资刻印的《金刚经》,是现存最早的雕版印本实物。柳玭〔pin频〕在其《柳氏家训》序里也提到雕版印刷:
中和三年癸卯(公元883年)夏,銮舆在蜀之三年也,余为中书舍人。旬休,阅书于重城之东南,其书多阴阳、杂记、占梦、相宅、九宫、五纬之流,又有字书、小学。率雕版印纸,浸染不可尽晓。
印刷术最先是在民间产生和流行起来的,首先刊刻的大都是人民经常要用的、需要量较多的图书,因此群众生活的必需书——历书,识字用的工具——字书、小学,人们喜闻乐见的诗集以及占卜和风水之书,最先被雕版印刷出来。为了宣传佛教,隋唐两朝抄写佛经的风气达到惊人的地步,寺院和个人都有从事抄写佛经的。由于需要数量大,因此佛经成为最先被刊印的图书的一种。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