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谈的是某些外族或外国接受汉字影响的情况。实际上,汉族与其他民族或外国接触交往的历史,多数比他们开始借用或借鉴汉字造字的历史要久远得多,还有不少汉字文化圈以外的国家和民族也同汉族有过程度不同的文化交流。这些接触和交流,不可避免地在汉语汉字中留下了痕迹。汉语中有不少来自外国语和外族语的成分,许多语词如狮子、葡萄、苜蓿、枇杷、槟榔、没药(药名)、佛、菩萨、阎罗、魔鬼、站(驿站)、胡卢巴(药名)、祖母绿(玉名)等等,早在几百年乃至将近2000年以前就传入中国了。近代以来随着 “西学东渐”,传入的新词更多,不胜枚举。
不过在多数情况下,汉语的使用者都是通过译音、译义或音义结合,运用已有的汉字对这类外来语词加以记录。但是有时候也为这类新词专门制造了新字。例如《说文解字》的“玉部”中就有一个“(王丣)〔liu柳〕字,注为:“璧(王丣)也,出西胡中。”据现代学者考证,它是梵文俗语veluriya(后译作“璧流离”或“吠琉璃”)汉译省称的新造专用字。古波斯国(今伊朗)传来一种花卉,原译作“抹利、抹厉、末丽、末利”,后来造出“茉莉”二字,成为规范词形,加草字头表示它们的意义类别是植物。又有一个“魔”字,则是梵文mara的汉译省称的新造专用字,唐代和尚玄应,编了一部佛经字典 《一切经音义》,指出:“魔,书无此字,译人义作。”(卷二十一)说明是佛经的译者依义所造的新字。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