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各地农民纷纷揭竿,汇成了起义的怒潮,朱元璋集中了各地义军,推翻了元朝统治,公元1368年,建立了明朝。至1644年明亡,共有276年。
明朝的各代皇帝和外藩诸王,大都爱好书法,有的甚至列为日课,召书法能手充当文华内制,凡是朝廷正式诏勅(外制),都找善书之人手写。为了提高他们的水平,甚至拿出秘府所藏历代法书,让他们观摩临习。此外,私家收集法书、翻刻古帖之风,愈演愈烈,兼以科举更趋完备,士人数量增多,文化发达,于是朝野之间,崇尚书法成了当时之雅。有人形容明代三尺童子即能挥笔作书,虽然夸张,但也足见书法之普及。
由于朝廷的典册都需划一规格,特别是《永乐大典》的编写,体例极严,因而“台阁体”便应运而生。当然,“台阁体”的形成,是一种楷则标准的固定;应该肯定,这对一些书写能力不济,胡写乱画、不能入格者来说,是一种提高的要求;但从艺术的发挥来看,严格限制必然导致凝固僵死。明代的书法艺术,便是在这种严格限制而又力求摆脱的矛盾之中发展着。
明初沈度,官至翰林侍讲学士。他的小楷最受上赏,成了“台阁体”的代表。其字虽乏突出的艺术特色,不能称作大家,但也并不僵化死板,终究可备一格。祝允明不循台阁之路,而溯源晋唐宋元贤哲,力标高格。其小楷全宗钟、王,而其草书却恣意奔放,将黄庭坚的草法更推进了一步。文徵明是全能书家,为当时宗师,他的行书出于赵孟頫,而上追二王,既有法度,又无板滞之气。董其昌的字虽嫌文弱,缺乏厚拙之重,但意态极好。张瑞图的字别具一格,有自家风貌。傅山虽实为清人,但绝不事清,以明人自许。其字连绵萦带,骋笔挥洒,颇有气势。其他如沈周、詹景凤、吴宽等等,都是一时俊彦,无法备举。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