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问世以后,对我国药物学、本草学影响很大。随着社会的发展,医药实践的丰富,到清代前期,还产生了许多本草学著作,比较突出的有赵学敏(约公元1720—1805年)写的《本草纲目拾遗》(公元1765年),全书10卷,依据《本草纲目》的分类体例,删去了人部,增加了藤部、花部。共收载药物921种,其中《本草纲目》未载的多达716种,多数是民间或现用种类,也包括一些进口药物。既补充了《本草纲目》之遗,也纠正了《本草纲目》一部分错误。
再后,就是吴其浚(公元1789—1847年)的《植物名实图考》和《植物名实图考长编》了。
吴其浚,字瀹〔yue月〕斋,号雩娄农,河南固始人。 自幼喜爱植物,立志“经世致用”。公元1817年中一甲一名进士(状元),受任翰林院修撰,公元1818—1840年间,两次任乡试正考官(1819年广东、1838年浙江),两次主管学政(1832年湖北、1838年江西)、两次入值南书房(1831、1834年),这些经历使他一方面能够读到皇家四库书籍,收集大量资料;另一方面,能够利用来往各地的机会,对植物进行实地考察。1821—1829年间,因父母相继病故,在家守丧,还曾开辟东墅园地,进行植物种植实验,取得第一手资料,打下写作的坚实基础。1840—1846年间,他历任湖南、浙江、云南、山西等地巡抚。作为封疆大吏,他勤于政事,同时也利用“宦迹半天下”的有利条件,所到之处,不断采集标本、考察生态、征询群众,考核名实,竭尽公余全部精力,撰写成《植物名实图考》和《植物名实图考长编》两本巨著。书在他去世后第二年(公元1848年)由当时的太原知府陆应榖〔gu古〕于太原刊刻发行。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