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代汉族地区普遍有灯节或迎神赛会的歌舞活动。这种活动直承宋代以来“社火”的传统。但是表演的技艺不断精进,表演的项目也不断有创新。
明清时代民间社火的节目很多。清代有一种《北京走会图》,提供了18幅社火表演的形象资料。图中所画的节目有中幡、天平、旱船、扛子、花砖、开路、花坛、双石、小车、扛箱、地秧歌、少林、花钹、狮子、高跷、胯鼓、石锁、五虎棍。其中有些节目属于杂技,而天平、旱船、小车、地秧歌、花钹、狮子、高跷、胯鼓等,都是流传至今的民间舞蹈。
清代还有许多文人,用比较通俗的文笔作了一些记事抒情的小诗,叫《竹枝词》。如孔尚任在康熙年间写的《平阳竹枝词》60首,描写了他在山西临汾观看迎春和元宵节社火的情景。乾隆年间,北京的李声振作过《百戏竹枝词》,描写北京“走会”的各种表演。
我们可以把明清以来南北各地流行的汉族民间舞蹈,分成几个类别。
第一节 秧歌
“秧歌”是汉族地区流传最广的民间舞。它本来是起源于农业劳动。有些地方插秧时,有人擂大鼓,大家一齐唱歌。薅田时,许多人手拉着手,用脚趾代替锄头,一边前进,一边拔草。田埂上有人击鼓为节奏,人们跟着鼓点前进。据说,秧歌就是这样产生的。清代的秧歌和宋代舞队《村田乐》一脉相承。不仅流行于农村,而且流行于城市,甚至清代宫廷里也请了“秧歌教习”。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