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章 雕版印刷术的发明与兴衰 第五节 元代雕版印刷的萎缩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1260年忽必烈继承了汗位,随后定都大都(今北京),1271年改国号为元。

元朝统治者实行民族压迫政策,知识分子的地位十分低下,处于“九儒十丐”的境地。为了加强对知识分子的防范,对著作的出版严加限制,史书上说:“元人刻书,必经中书省看过,下所司,乃许刊印。”这就是说刻印书籍,首先要经全国最高行政机关的审阅,而后下发到所属机构去刻印,主要是指派地方政府印刷。个人著作要付印,先由地方绅士把书稿送请学使审阅,学使认为可以刻印,还要上报到部,经部批准后才能出版。这种前所未有层层审阅图书的制度,不知要使多少有价值的著作失去了出版机会;再加上生产遭到破坏,纸墨产量不多,这就使印刷业呈现萎缩之势。

元代刻书,也有官刻、家刻和坊刻。刻书地点有大都、平阳、杭州、建宁、吐鲁番等地。

元代官刻,在中央有兴文署、广成局、国子监、太医院等,不过都刻书不多。其中以兴文署刻书最为著名,其刻本也最早,例如1290年刻的宋元之际的史学家胡三省的《音注资治通鉴》和《通鉴释文辨误》;1309年刻印的南宋史学家郑樵著的纪传体史书《通志》。地方上刻书最多是各级政府设立的儒学,刻了不少经史典籍,如江西路(治所在今江西南昌市)儒学刻的11种经书;建康路(治所在今南京市)等九路分刻的九种史书,都是比较著名的。其他如1227年嘉兴路(治所在今浙江嘉兴)儒学刻印的北周卢辨著的《大戴礼记注》;1306年绍兴路(治所在今浙江绍兴)儒学刻印的元代徐天祐著的《吴越春秋音注》,都刻印极精。再如公元1340年庆元路(治所在今浙江宁波市)刻印的宋朝王应麟编的类书《玉海》,共204卷,尤为世人称道。该书分天文、地理、官制、食物等21门,240多类,重点辑录典章制度与吉祥善事,内容丰富,征引完整,因此元代人称之为“天下古今稀有之奇书”;《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论该书“贯串奥博,唐宋诸大类书未有能过之者”。这部书的书版到清代还存放在南京藩署,还在修补重印,因历经元、明、清三朝,世称“三朝本”。今北京图书馆存有元刻本42卷。元代共有27路儒学刻印过书。但是刻书最多最佳的还是各地书院。根据清代学者顾炎武著的学术笔记《日知录》一书中说:“宋元刻书,皆在书院,山长(即校长,多由著名学者担任)主之,通儒订之,学者则互相易而传布。故书院之刻,有三善焉:山长无事,则勤于校雠,一也;不惜费而工精,二也;版不贮官,而易印行,三也。”因为书院有这些优越条件,所以所刻书籍又多又好,深受读者喜爱。再加上刻书“非以图鬻〔yu育〕”,就更是精益求精了。元代全国有书院100多个,其中杭州西湖书院最为著名,因此宋、辽、金三史和其他要籍,都奉旨送到西湖书院刊印,刻工极精,世称“院本”。如公元1324年,该书院刻的宋末元初史学家马端临著的《文献通考》(记述历代典章制度的重要著作),字体书写优美,行款疏朗悦目,刻印俱精,是元本中的代表作。西湖书院有学田收入,经费充足,曾经修补了宋朝国子监的书版,共约120种左右,是该书院的最大工程。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