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建都长安,到汉武帝时期,由于京都人口不断增加,官僚机构迅速膨胀,又要用兵匈奴和经营西域,中央政府的粮食支出非常浩繁,压力很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西汉政府一方面在关中大修水利,以便发展当地农业,就近取粮。另一方面是改善水运条件,以便从当时主要产粮区的东部地方,调运更多的粮食进京。
西汉从函谷关以东运粮入京,本来取道渭水西运。但渭水多沙,水道浅涩曲折,运输功能很差。从长安东到黄河,陆路只有300多里,而曲折的渭河水道,却长达900多里。又由于封冻和水量不足等原因,一年中,它只有六个月可以勉强通航。因此,渭河年运输量很少,西运入京的粮食,只有几十万石。汉武帝时,须从东方调入粮食几百万石,急需另觅途径解决运粮问题。因此,当大司农(主管全国农业的长官)郑当时建议在渭南凿一条径直的运粮渠道时,汉武帝立即采纳了。历史上把这条渠道称为漕渠。
漕渠工程动工于汉武帝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由齐人水工徐伯负责勘查、测量、定线,由几万军工负责施工。渠首位于长安城西北,引渭水为水源,经长安城南向东,与渭水平行,沿途接纳泬〔jue决〕水(皂河)、浐〔chan产〕水、霸水,以增加漕渠的水量。这些水道都发源于南山,含沙量很少。漕渠穿过霸陵(治所在今西安市东北)、新丰(治所在今临潼县东北)、郑县(治所在今华县)、华阳(治所在今华阳县东南)等县,到渭水口附近与黄河会合,全长300多里,历时三年完工。汉武帝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又在长安西南凿昆明池,周长40多里,将沣水、滈〔hao号〕水拦蓄池内。凿昆明池除了用来操练水兵外,还可以调济漕渠水量和供应京师的生活用水。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