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是我国封建社会初期两个统一的王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机器在此期间建立。作为上层建筑的官制,充分反映了这一时代特点,对以后历代封建王朝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秦朝(公元前221年—前206年)统一后,为了巩固对全国的统治,确立了以皇帝为核心的官僚制度。秦王嬴政在灭六国后说:“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史记·秦始皇本纪》)。于是兼采传说中三皇、五帝的尊号,宣布自己为这个国家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从此,皇帝一词就成为2000多年来封建君主的专用语。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文武百官都要对皇帝负责。考察秦朝和以后历朝的官制,都离不开这个基本点。
图2 秦始皇像
(1)中央官
秦朝中央官的基本构成是三公列卿。
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是最高行政长官。《汉书·百官公卿表》说:“掌丞天子,助理万机。”也就是说丞相的职责是按照皇帝的旨意,协助管理国家的政务。秦朝丞相或设一人,或设左、右各一人。宦官也可以任丞相,称中丞相。丞相的属官有侍中,负责殿中奏事,为首者称仆射〔ye叶〕;舍人,协助丞相处理公私事务。太尉是最高军事长官,主管武官的任免黜〔chu触]陟〔zhi至〕。不过秦代何人曾任太尉一职,已难考究,有的学者认为或设其位而虚其职。御史大夫为丞相之副,一方面供内庭差遣,另一方面又握有监察百官之权。下设丞和中丞。丞是大夫的助理,中丞在殿中兰台主管图书秘籍,因御史大夫参与议政,其监察百官之责往往落在中丞身上,故又有“御史亚长”、“贰大夫”之称(《历代职官表》引《御史中丞厅壁记》)。中丞之下又有侍御史,除负责记事、起草诏令、管理符玺外,也有纠察百官之责。三公分权,彼此制约。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Edge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