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三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官制 第一节 三国官制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自东汉末年起,除西晋短暂的统一外,中国又出现了长达三四百年的分裂动荡局面。这是一个战争连绵、政权迭变的历史时代。同一时间内,皇帝往往有几个,地位也不巩固。如何实现国家的统一,怎样才能重新恢复皇帝在国家政权中的至尊地位,各国君主都煞费苦心。反映在官制上,就是频繁地调整。调整的总趋向是从秦汉时候的三公九卿体制向三省六部体制过渡。它预示着中国封建专制君主政体将要迈入一个更加成熟的阶段。

魏(公元220—265年)、蜀(公元221—263年)、吴(公元222—280年)三国中,魏国地处中原,官制比较完备,调整变化也较多。因此,以魏国为主线加以介绍。

东汉以司徒、司空、太尉(或大司马)为三公,但中枢权力则转移到尚书台。汉献帝以前,东汉名义上不设丞相或相国。丞相称谓直到东汉末年才又出现。首称相国的是董卓,以后是曹操。曹操对东汉官制进行了改革,建立了以丞相为首的台阁制。丞相总揽军政大权,皇帝实际上在丞相的控制之中。曹丕称帝后,自然不能允许相权过大,于是又改相国为司徒。直到高贵乡公(曹髦)甘露五年(公元260年),魏国才又恢复丞相职位。不久,掌握实权的司马昭任相国,权倾朝野。东汉末年和魏国相职的复出,实际上传递着一种信息:实权在握的朝臣将要谋取皇位。所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蜀国以诸葛亮为丞相,地位特尊,权力极大,“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亮死,不再设相。在不设相的情况下,录尚书事、平尚书事或尚书令为最高行政长官。吴国也设丞相,有时分置左、右二人。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