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三章 一行的子午线测量与沈括的地理思想——唐宋时期的地理学成就 第四节 沈括的地理思想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沈括(公元1031—1095年),字存中,北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我国古代一位百科全书式的著名科学家,在各个方面都有新的贡献。他出身于下层官吏家庭,成年后,做过多年地方官,后中进士(公元1063年),进入昭文馆担任书籍编校工作,同时还担任过太史令等职。史称他“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书、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著”(《宋史·沈括传》)。他还汇集各种旧闻和自己的见解写成《梦溪笔谈》一书,分故事、辩证、乐理、象数、人事、官政、权智、艺文、书画、技术、器用、神奇等17门,涉及到天文、历法、数理化、地理、医药、技术、文学艺术等20多种学科609项记述。其中涉及到有关地理学各个方面的内容就有100多条,反映了他的主要地理思想和贡献。

沈括的地理思想,主要表现在他对许多自然地理现象的科学观察和正确解释。包括流水侵蚀、海陆变迁与华北平原成因、古环境变迁、植物地理分布的制约因素等方面。

关于流水侵蚀思想 沈括曾去浙江温州一带观察过雁荡山的特殊地貌景观。他发现雁荡山的大地地貌特征很特殊:雁荡山的各山峰皆挺拔峻险,高耸千尺,矗立于山谷之中;从山顶上看,各山峰顶几乎都处在同一水平面上。这在山外却一点也看不到,只有进到山谷中,才能看见一个个山峰挺拔林立。这是怎么形成的呢?他分析后认为是流水侵蚀而成的。他说:这种地貌现象“当是为谷中大水冲激,沙土尽去,唯巨石岿然挺立耳”(《梦溪笔谈》卷二四)。他还在大、小龙湫〔qiū秋〕等处看到流水穿凿的现象,由此又联系到黄土高原地貌,认为黄土高原的沟壑等地貌现象也是流水切割造成的。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