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后期,大权落入司马氏集团手中。咸熙二年(公元265年),司马氏废魏帝自立,建立晋朝,史称西晋。建兴四年(公元316年),匈奴贵族刘聪攻陷长安,西晋灭亡。建武元年(公元317年),司马睿在南北世家大族的支持下,在建康(今江苏南京)重建晋的统治,史称东晋。
(1)西晋初期的兵制改革和世兵制
西晋初年,司马炎为巩固司马氏的统治,对兵制进行了一些改革。汉魏以来,历届统治者鉴于汉初吴楚七国之乱,大都注意不使诸侯王的实力扩张。虽然也分封同姓诸侯王,但都是虚封,特别是曹魏时期,对诸侯王的控制更严。据记载,曹魏“封建侯王,皆使寄地空名,而无其实。王国使有老兵百余人,以卫其国。虽有王侯之号,而乃侪〔chai柴〕为匹夫。悬隔千里之外,无朝聘之仪,邻国无会同之制。诸侯游猎不得过三十里,又为设辅监国之官以伺察之。”所以,即使在中央以宗室(如曹真)掌兵权,但因外无屏蔽,一旦中央权力发生转移,政权就随之丧失。司马炎称帝后决心改变这一状况,进行兵制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是撤销地方武装,大封同姓诸王和任用宗室诸王出掌外军大权,目的是削弱地方实力,加强司马氏家族对军队的控制。泰始元年(公元265年),司马炎开始大封同姓王,一开始就封有27个王,大国五个,次国六个,小国16个。大国食邑2万户,置上、中、下三军,兵5000人;次国食邑万户,置上、下两军,兵3000人;小国食邑5000户,置一军,兵1500人。灭吴统一天下后,司马炎认为天下大定,应该“偃武修文”,“息役弭兵,示天下以大安”,下令撤各州郡地方武装,以加强中央集权。与此同时,司马炎以宗室诸王出掌外军,如使其子秦王司马东都督关中,淮南王司马允都督江、扬二州,楚王司马璋都督荆州等。这些改革措施,不但没能加强中央集权,反而使中央集权大为削弱。宗族血缘关系没能阻止各诸侯王之间的争权夺利。各王掌有重兵,没能起到维护中央集权的作用,反而成了中央集权的最大破坏者。兼任都督的诸王,既是方面军的统帅,又是地方民政长官;既有诸侯王的一套官属,又有以大将军身份开府后任用的一批幕僚,军政大权集于一身,从而刺激了他们分裂割据和争夺全国统治权的胃口。司马炎死后不久,就发生了八王之乱。这次动乱历时16年,先后有八个诸侯王参与。八王之乱动摇了西晋的统治基础,导致了西晋的灭亡。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