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许多事物,有些人视同瑰宝,有些人视同粪土。有些人求之不得,有些人,虽有人送他,他亦不要。
——《理想人生》“境界”
春秋时,宋国有个人在山上开凿石料的时候,发现了一块宝玉。他带回家后,总是担心宝玉会被盗走。考虑来考虑去,终于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他决定把宝玉赠送给一个有身份的人,这样多少还能留下些人情。
于是,他带了宝玉悄悄地前往都城,要献给掌管工程的大臣子罕。子罕不解地问:“你把如此贵重的宝物送给我,大概是要我帮你办什么事吧?不过,我是从来不接受别人赠送的礼物的。”宋人忙说:“我没什么事要您帮我办。据玉工鉴定,这块宝玉是稀有之物,所以我要献给您。”子罕再次拒绝说:“我决不能收下这宝玉。如果我收下了,你没了宝玉,我也会因此而失去清廉的美名,你和我都丧失了宝。”
宋人听不懂子罕这话的意思,只是呆呆地望着他。子罕继续说道:“我以不贪为宝,而你以玉为宝。你把玉给了我,当然丧失了宝,但我收下了你的玉,也就丧失了不贪这个宝。这样,双方都丧失了宝,我们还是各自保留自己的宝吧!”
子罕的一句“以不贪为宝”,不禁让人茅塞顿开。“究竟什么是宝”,这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冯友兰先生说:“有许多事物,有些人视同瑰宝,有些人视同粪土。有些人求之不得,有些人,虽有人送他,他亦不要。事物虽同是此事物,但其对于各人底意义,则可有不同。我们可以说,‘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