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宗比僖宗逃跑的频次更多,逃跑的路线与花样的确多有创新。即便如此,昭宗为何不往皇帝先辈们喜欢去的四川跑呢?明知此去洛阳凶多吉少,昭宗为何不做别的选择呢?因为昭宗已经举目无亲。
昭宗皇帝明明知道朱全忠已经穷凶极恶,迟早会对他下毒手,那么李晔为什么不采取防范措施?
皇帝有难,原本想去太原,被韩建半路拦截,受了半年的窝囊气。后来又被李茂贞挟持到凤翔,连惊带吓的差点被废掉。朱全忠盛情邀请皇帝去洛阳,皇帝更不敢去,想赖在长安不挪窝,最终还是迫于强大的威胁与压力不得不东迁。
那么皇帝为什么不走老路去成都呢?
还有杨行密等人邀请皇帝去住一住,皇帝为何也不去呢?
因为这些地方都很危险。
因为这些人都已不可信任。
现在的四川已不是往日的四川,现在的王建已不是往日的王建。王建早有异志,不仅称霸四川,而且有心闹独立,只是碍于天下舆论压力没敢轻举妄动。
王建原本是杨复光手下一个小都头,当时与韩建、鹿宴宏为同事,一班小哥们。在黄巢进长安后,僖宗逃亡四川,一路之上由于王建表现出色,被皇帝看中,进而被当权派大佬田令孜笼络过去做了干儿子,后来一路行情看涨,做了壁州刺史。再后来,王建在军阀夹缝中艰难地成长,杨守亮等人摁都摁不住。王建早已看透了天下的纷争、李唐的残喘、中原战乱,他虽然嘴上不说其实心里很清楚,谁手里有军队脚下有地盘谁就是老大。因此,王建全部心思投入到了在四川的创业中。四川道路险阻,不与中原各路诸侯发生利益瓜葛,物产丰富,足可以称霸一方。在王建的创业道路上一个风险投资人都没有,全部依靠流血流汗一点一滴进行原始积累。王建在政治策略上用的是典型的“远交近攻”策略,与朝廷、朱全忠、李茂贞等保持表面和气的情况下,击败陈敬瑄及田令孜之后,又通过不断的征伐,击败了北边的杨守亮、东川的顾彦晖、南边的南诏部落,历经十多年的争霸战,终于完全占据了四川。凡是成就大事的人必然有不一般的品质与能耐,王建也不例外。王建不仅有见识,而且善于网罗才干之士,尤其在征战岁月中对于勇猛的战将,千方百计要招至麾下,通过“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很快充实了兵将资源。不仅如此,王建还将这些网罗来的将领收为干儿子,全部更名改姓,列入王家“宗”字一辈,前前后后不下十几个。王建占据四川之后,十分勤政,励精图治,决心要把辖区治理好,他还有一个过人的本事,善于听取直言建议,不怕丢面子。不爱惜钱财,对于有功绩的文臣武将时常重赏,因此人人乐意为王建效力。而王建自己十分简朴,这一点很像杨行密,不事奢华,不讲排场。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