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业余作者,每天诸多公务,疲于应付,写作和阅读的时间难免局促。多年来我读的最多是与企业有关的资料类书籍,其他的书籍则涉猎不多。对各类小说更是很少关注。偶尔看一些泛文化类的书籍,也不过翻翻而已。
《林清玄》的散文集《身心安顿》是我近年印象较深的一本读物。它把人类在涉过大悲大喜,生死荣辱的河流之后所应抵达的纯粹境界,称之为“身心安顿”。一个身心安顿的人可以进入一种自在的状态,不再受到物欲世界的诱惑侵扰。于是在创作小说《玉观音》时我就给女主人公起了“安心”这个名字,是想表达对这一境界的追求与向往。有读者据此认为《玉观音》是一部宗教小说,有“人皆可成佛”的命理玄意。
读者喜爱一本书的理由肯定是不一样的,比如,我读丛维熙的《走向混沌》时,是被它展现出来的历史的严酷和真实所震撼。我曾经经历过类似的时代,但往事如烟,丛维熙用小说把他的亲身经历逼真地再现出来,让我们重新回到数十年前,那些被激活的记忆把我惊得闭气息声,身上出些冷汗,也由此有了阅读的快感。而我读王蒙的散文和小说则是被他作品中的智慧和思想打动。作家王蒙其实更像一个思想家,他对客观世界常常有着比我们更深入也更宏观的视野。
任何书籍都应当包含读者已知和未知两个部分。如果一本书的内容全是未知的,不免流于天方夜谭,与读者的沟通想必很难。如果一本书的内容全是已知的,又会使阅读变得枯燥乏味,缺少价值。对我来说,衡量一本书优劣的标准之一,就是书中已知和未知的比例,是否恰如其分。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