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早
“六十年”的文学路径和“六十部”的编选原则,已见“前言”的简要说明。在本书即将付梓之际,有必要对编撰的过程及相关的事宜做一些交代。
(一)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向建国六十周年献礼的重点项目之一,从提出设想到设计篇目,我所当代文学研究室经过了多次集体反复论证,研究人员都参与了分工撰写。先出样稿再讨论修改,最后由统稿组集中作业。每一部作品的述析与撰稿人均注明于文末。统稿组成员为:杨匡汉、白烨、刘平、陈福民、杨早。
(二)对于每一部作品的重新解读,执笔者力求尽可能地占有资料和公允地叙述,不做过多理论上的置喙,一是为了回到历史现场,二是让文本说话,并兼容各种不同的意见。应当承认,由于对不少作品都可以提出或“仁”或“智”、或“正”或“欹”的见解,无论当初或当下的解读都会出现差异,在评介过程中误读、误解定然不免。但“误读”、“误解”有时亦不失为一种读解;其“误”,往往透露着不同的文化视点和阅读感受。人类总是在不断的“误读”中接近理解与走向通达。我们希望缩短由“误”到“通”的过程。也因此,本书尽管属于集体写作的性质,但在整体的“实证”与“客观”的前提下,对每一部作品的介绍、评点以及意见,只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故,充分尊重撰稿人个性的视角、眼光和判断力,不一定非得表明 “集体”的“统一”立场。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