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三篇 琴棋书画 历史上的《饥民图》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在封建社会里,宫廷画绝大部分是承命之作,歌功颂德,而且,其中不乏涂脂抹粉之作。不过,就像诗歌里有着名的《三吏》、《三别》,中国的绘画里也有针砭社会时弊的作品,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流民图》。

北宋宋神宗年间,东北大旱长达七个月之久,灾民们家破人亡,四处逃难。在风沙蔽日的路途,老人倒毙路旁,小孩饥死怀中,青年也有气无力。看到这目不忍睹的情景,一位地方小官郑侠画成了图画,进呈宋神宗。宋神宗反复观看,长叹不已,第二天一早便采取应急措施。这也是古代开明的知识分子对人民的同情。

无独有偶,在明代万历年间,河南发大水,其景象凄惨,令人扼腕。朝廷的谏官杨东明将这些情景画成《饥民图》,上呈明神宗。他的《饥民图》共四十六幅,每幅都有一个名字,不用看画,单看名称就足以令人震惊,什么“母溺子丐”、什么“人食草木”、什么“全家自缢”、“刮食人肉”、“杀死亲女”等等。这不是文人的夸张,而正是当时民间劳苦的真实反映。

历史上的《流民图》还有不少,比如明代的周臣就画有《流民图册》,清代也有蒋宝龄画的《水灾图》、沈铨的《广东灾情图》等等。直至近代,着名画家蒋兆和的《流民图》笔力雄健,传神至极,表现了一个正义的知识分子和艺术家对流民的深深的同情。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