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在我国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史书记载,春秋时期,有位公输般,即神话中的“鲁班”,会做木鸢,削竹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有人说这就是风筝的来源。
南北朝时期,侯景之乱,大臣羊侃曾用风筝系上诏书,招来援军救驾。可见,风筝最初的作用只是军事上传递消息的工具,以后逐渐演变为一种娱乐玩具。在我国民间,放风筝是清明前人们最爱玩的游戏。
风筝,又叫纸鸢,又叫风鸢。五代时李邺于宫中作纸鸢,就是纸做的大鸟,在鸢首用竹子做成竹笛,飞起之后,风入笛管发出悦耳之声,好似“筝”鸣,后世人才把纸鸢习惯地称为“风筝”。
风筝在最初只是皇宫贵族中公子佳人玩赏的东西,到了宋代以后,才成为民间群众喜爱的一种活动。风筝既是一种美丽的民间工艺品,又是大众娱乐品,历来受到文学家的传唱。
早在清朝时,风筝就已经在扎、糊、绘、放四艺上发展到相当精致的程度。曹雪芹在北京西山“穷居着书”时,曾经仔细研究风筝的扎糊之法,还写了《南鹞北鸢考工志》一书。书中详细介绍了翼燕、双鲤、彩蝶、螃蟹、宠妃、双童等四五十种风筝的扎、糊、绘、放等技法和工艺。
在古代,放风筝又是与放晦气联系在一起的。《红楼梦》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林黛玉不愿将制作精巧的风筝放掉。李纨劝她:“放风筝图的就是这一乐,所以叫放晦气,你该多放些,把病根儿带去就好了。”而当紫鹃要去拾断了线的无主风筝时,探春又劝阻:“拾人丢了的,也不嫌个忌讳?”可见古时放风筝是人们消灾祛难的手段之一,不能去拾别人的风筝,以免沾上别人的晦气。也有人在放风筝时,把所有的烦恼写在纸上,让它随风筝飞上蓝天,认为一切烦恼都会随风而去。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