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刘备对孙权说,北人善骑马,南人善乘船。其实在春秋以前,北方华夏族的人也不骑马,中原地区的战争与交通皆用马车,马只是驾车的,不用于骑乘。唐代孔颖达在《礼记·曲礼上》的注中写道:“古人不骑马,故经但记正典无言骑者。今言骑者,当是周末时礼。”说的正是这种情况。一直到了战国时代,赵武灵王学习游牧民族,穿胡服,习骑射,中原地区才开始将马用于骑乘,战争也由车战为主转入骑战为主的时代。
发愤图强,胡服骑射
赵武灵王在位期间,正处在战国中后期,列国间战争不断,兼并之势愈演愈烈,各诸侯国均发愤图强,以立于不败之地,进而吞并诸国,称霸华夏。当时,赵都邯郸,疆土主要有当今河北省南部、山西省中部和陕西省东北隅,其周围被齐、中山、燕、林胡、楼烦、东胡、秦、韩、魏等国包围着。时人称赵为“四战之国”,其形势之险恶可以想见。赵武灵王即位前,赵的国势很弱,往往无力抗击二、三等小国中山、林胡的侵扰。赵武灵王即位后,在实行“胡服骑射”前的18年中,赵屡败于秦、魏,损兵折将,国力大衰,还不得不忍辱割地。林胡、楼烦也乘此机会,连年向赵发动军事掠夺,赵国几乎没有还击之力。
在严峻的形势面前,赵武灵王决心发愤图强,以振兴日渐衰弱的赵国。他客观地分析了当时赵国的实际情况和所处的环境,认真研究了壮大赵国力量的办法,以超凡的才略和气魄,毅然抛弃了中原传统的衣冠制度和作战形式,大胆学习北方游牧族军事上的优点,下令在全国推行“胡服骑射”。他认为要从根本上改变赵国被动挨打的局面,削除中山国这个“心腹之患”,进而继承先祖赵襄子“兼戎取代,以攘诸胡”的事业,仅靠中原传统的步兵和战车配合作战的方式是不能成功的。因为笨重的战车只宜在较为平坦的地方作战,在复杂的地形中运转十分不便,众多的步卒也无力对付那奔驰迅猛,机动灵活的骑兵。必须学习诸胡的长处,壮大自己,才能免于被动挨打。以骑兵对抗骑兵,才是增强赵国军事力量的唯一出路。同时,只有改中原地区的宽袖长袍为短衣紧袖、皮带束身、脚穿皮靴的胡服,才能适应骑战的需要。在普遍以中原正统和华夏礼乐文化自负的氛围中,他敢于改革传统的舆服制度,而取法胡人的服饰习俗,显示出他的雄才大略、宏大气魄。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