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在校园内外留下的一连串颇有点“水浒”气味的传奇故事,据当年听过课的学生回忆,刘文典在讲课时也别出心裁,自成一格,成为学生难得一见的“另类”。每逢上课,先由校役提一大茶壶,外携一根两尺来长的竹质旱烟袋,端放讲堂的桌上。刘氏讲到得意处,一边喝茶吸烟,一边解说文章的精义,曾不理会下课铃响与否,有时一高兴讲到下午五点多钟才意犹未尽地勉强结束。有一次上《文选》,刚上了半小时的课就结束了上一堂课的内容,本来接着要讲下一篇文章,但刘却突然宣布说:“今天提前下课,改在下星期三晚饭后七时半继续上课。”众人不解况中之味,只好散去。到了约定之日,学生们才知那天乃阴历五月十五,刘文典要在月光下开讲著名的《月赋》。到了傍晚,只见清扫一新的校园里摆下一圈座位,刘大师一身长衫端坐桌前,在一轮皓月映照下大讲《月赋》之韵味,许多教授闻讯纷纷前来瞧个稀奇。刘氏一看众人围将上来,且越围越多,甚是得意,乃像集市上说书艺人一样,神情激昂,时起时坐,引经据典,侃侃而谈。那瘦削的身子前仰后合,长衫下角左右摆动,颇有一番仙风道骨的模样,直把众人引导得如痴如醉,大呼“过瘾过瘾”!
有了这一先例,西南联大其他一些文科教授,有时也模仿刘文典在校园广场上摆桌安椅,于皓月下开设讲座。这一别出心裁的形式,颇受学生欢迎。以此为引子,在1940年至1942年期间,西南联大校内竟掀起了一股《红楼梦》热潮,此热潮最早由吴宓的学生、联大外文系教授、留德博士陈铨发起,吴宓帮着张罗。陈铨本人是位作家,曾以剧本《野玫瑰》闻名于当世,且在重庆等地掀起被批判讨伐的波澜。据吴宓1940年4月11日日记载,陈铨于当晚在大西门内文林堂讲演《叔本华与红楼梦》,反应强烈,“听者极众,充塞门户。其盛夙所未有也”。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