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时期或是政治极度混乱时期都是不利于文学发展的,但这个时期仍然涌现了像弥尔顿这样的人物。虽然他已经完成了他最好的一些短诗,如《柯玛斯》(Comus)、《利西达斯》(Lycidas)及其他,但接下来的几年他准备转行写政治散文,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开发一下左手”。而他的《失乐园》则诞生于斯图亚特王朝复辟之后。
除了战时因素外,其他条件也在改变着英格兰文学的发展进程。英格兰人不仅经历了一场内战,还经历了一场宗教改革,而清教主义的兴起也在两个方面影响着文学作品。一方面,这个时期对宗教事务的强烈关注催生了大量宗教作品,其中最为著名、流传最久的有杰里米·泰勒的《圣洁生活的规则和习尚》《圣洁死亡的规则和习尚》,理查德·巴克斯特的《圣徒永恒的安息》,托马斯·富勒的《英格兰名人传》等,厄舍和奇林沃斯则探讨神学和教会管理。另一方面,清教徒对戏院的抵制无疑也导致戏剧文学的彻底衰落——自1642开始,所有戏院被勒令关门。
政府和宪法一直处于被质疑的风口浪尖,自然也有大量文学作品指向这些主题,如托马斯·霍布斯的《利维坦》和詹姆斯·哈林顿的《大洋国》。但奇怪的是,除了很流行且影响力很大的《国王圣像》(Eikon Basilike)外,在1603~1660年再没有出版任何其他支持国王的君权神授观的文学作品。不过,数以百计的鼓吹极端民主的小册子倒是很流行,它们鼓吹男性公民的选举权,以及弥尔顿的人生而自由等观念。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Edge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