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人渡河过桥,总会审视桥的牢固程度,拣石块叩击桥身,叩后听音,仍然耐心仔细地观察,暂且不过,叩桥不渡,足见人遇关键之处,行事小心谨慎的程度,因为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中的,不是向前发展,就是往后退缩,或原地踏步,停滞不前,变化积累至一定量时,便会与环境发生尖锐的冲突,这就需要改革,改革的目的是达到预想的彼岸,决策便为此时的桥,制定政策的管理人士,除了大刀阔斧的魄力,和雷霆霹雳的手段,是否还应该有叩桥不渡的审慎呢……要能做到叩桥不渡,首先应具备前瞻的素质,桥的对面是何处,何时以何种方式渡桥?若没有早期的警觉,临阵则必乱,当矛盾激化后,改革必然会引起震荡和剧痛,囿于形势紧迫,丧失了时空上的从容,只得快刀斩乱麻似地赌博行事,冒险渡河,哪里管得了桥的承载安稳,同时,决策又需要预视预判,从矛盾发展的趋势中,预感到急流突发的可能性,及早规划出渡桥的落脚点,和到达对岸的最佳路径,前瞻赋予充裕的时空,赢得叩桥不渡的谨慎探步,避免关键时刻的盲动与激进,诸葛亮问政一生,就有这样的特点,未雨绸缪和谨慎行事……要想做到叩桥而不渡,还应该有对事物合理的评价方法,要想到达对岸,可能存在着几座桥,决策也应该有几套方案,由于对未来的不可确知,只能依据先前的经验和数据来推测,这就需要一个评价体系,评价很重要,如同叩桥的工具和回声分析,试想一下,用稀泥代替石块来敲击桥身,就得不到相当数量相当质量的声音数据……叩桥不渡,还应做到勇于对反馈的信息进行容纳整合,不断修正行动的策略,决策制定了,也试探叩桥了,过还是不过?仍然需要修正策略后再试探,充分接受回声,并深入分析,以求稳妥,我们的不少高级干部,不喜欢这样的烦琐,认为自己身处高位,眼光比其他人深远,决断更适合自己能力的体现,他们不知道,任何人都会犯错误,而权利越大,错误的危害越大,如果没有相应制度来制约,就只能期望他们有良好的个人素养……总之,叩桥不渡,不是畏缩不前、停步等待,也不简单认同于摸着石头过河,它主要强调的是改革初期,决策者应该避免盲目摸索和个人武断,充分考虑到渡桥可行性与安全稳妥的协调关系,三思而后行,就象在大街上横穿一样,一看二慢三通过,宁停三分,不抢一秒……”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