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者所说的也正是赤狄人担心的。使者退出去后,潞子像往常一样要求各狄主先发言;出乎他的意料,所有人都一边倒,谁也不愿意成为两万名炮灰中的一员,全部要求与邢人议和。潞子内心极为愤怒,但是他认识到军心已经不稳,自己已经无法通过强力把军队团结在一起。
潞子示意人们安静下来,平静地说道:“灭亡邢国的既定目标没有变,但是你们却变得太快了。你们背弃了自己的誓言,令自己的国家蒙羞。每当寡人踩着同伴的尸首指挥作战时,我总能听见它们说:‘我主,千万不要让我们白死!’
“好吧,你们带着自己的战利品回国去吧!潞人已经准备全部战死在邢国,所以你们把潞国那份也分了吧!你们告诉自己的国人,这是我对你们背叛盟主、临阵脱逃的奖赏,而潞人将独自作战!”
狄首们面面相觑,不知道如何是好,谁也不敢第一个说话。这时潞子的兄弟罕如见势不妙,赶紧出来打圆场。罕如说他不怀疑潞子和任何一位狄主的勇气,也相信潞国可以单独攻占邢国;军队中的每个人都是为征服邢国而来,邢国人屈服了,不也符合战死者的愿望吗?而且目的既然已经达到,战死者肯定也不希望活着的人无谓地继续失去生命;所以,就答应邢国人的请求吧!如此潞子不但达到了目的,而且额外获得了仁慈的美名。
罕如就这样为潞子找了个台阶。潞子随即又把使者召来,要他转告邢侯,邢人有两天时间离开都城,他将严格保证逃难者的安全;两天之后,无论在城内还是在城外,他必将把邢人赶尽杀绝。他特别强调,邢人可以带走任何能够带走的财物,但是绝不能够破坏建筑和带不走的财物。
邢侯非常了解潞子,知道他是个一诺千金的人,于是接受了条件。有些公室大夫表示反对,说他们愿意率领志愿者留在城中,宁可战死也不愿逃跑。
邢侯严厉地斥责了那些人,说他们死了不要紧,但是不要连累一国男女为他们陪葬;潞子说话一言九鼎,他们的行动会被潞子视为对约定的破坏,因此他一定会将邢国人赶尽杀绝;托他们的福,赤狄迫切想做却做不到的事,都被他们完成了。
大夫们这才打消了疯狂的想法。
潞子命令军队解除对东面城墙的包围,邢国人一刻也不敢耽搁,立即拖家带口、挑着扁担赶着车涌出东门。
这时有几个特别喜欢谄媚的大夫簇拥着邢侯,挥舞着利剑并大喊大叫着,要求民众退到一旁,给君主让出通道。
邢侯大怒道:“民为邦国的根本,你们令寡人抛弃国人而先逃命,就是要夺寡人的君权,使国家灭亡呀!”说完立即贬了几个人的爵位,又把他们编入随军杂役的队伍。
邢侯命令军队护送着平民先行出城,高级贵族则在城内各处维持秩序。撤离行动持续了一整天,邢侯最后走出东门,把城门轻轻阖上,好像还要返回似的。之后他就带着卫队在潞子的注视之下缓缓向东而去。
潞子信守诺言。两天期限一到,他立即命令骑兵作为先锋队全力追赶邢人,步兵主力跟在后面全速进发。
古黄河的河道与今日不同。公元前602年以前,黄河古道从孟津开始到滑县为止,划出一个漂亮的、四分之一个圆的弧线,然后向北注入巨鹿泽;再从巨鹿泽向东北流去,最后在天津南部注入渤海;邢国就位于巨鹿泽西偏南约五十公里处。
邢军成功地击退了赤狄先锋的数次进攻,为难民渡河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
齐桓公、宋桓公和曹昭公各自率领军队刚刚在聂北(今山东聊城附近)会师,就在这时邢国的第一批逃难者闯进军营,联军连忙在两翼后方各划出一块地区,用于安置难民。
随后赶来的逃难者越来越多,联军害怕这些人的突然涌入会给军营造成混乱,便派出大量军队拦截和指引他们从侧面进入安置点。大部分逃难者获得安全时,邢国殿后的部队已经和赤狄先锋交手了。邢军无法抵抗敌人的猛烈进攻,只是依仗有利地形苦苦支撑。就在邢军防线即将被突破时,华夏援军及时赶到了。
联军士卒们对敌人发泄着无法压抑怒火,一拥而上,立即粉碎了敌人的攻势。局势立时间风云突变,刚刚还在肆意进攻的赤狄无力抵抗凶猛的进攻,反而转身逃跑了。联军不肯放弃这个难得的杀敌机会,在后面紧追不舍。事实上,如果不是因为赤狄骑兵逃得太快而且天色又逐渐黑下来的话,联军是有信心把敌人全歼了的。
邢国难民受到了很好的庇护,人们逃难时散落满地的财物也没有被联军据为己有,而是被军士们集中起来供失主们认领。
第二天清晨,联军发动全面进攻,赤狄军不堪重压而一溃数里。两次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华夏人的气势,联军一鼓作气将赤狄赶回黄河西岸,然后继续追击敌人,准备收复邢国。但是留在邢台的赤狄见势不妙,已经将都城付之一炬,转身仓皇逃进太行山。
邢人望着眼前的废墟,不敢相信它原来竟是黄河以北最大的城市(周人把朝歌肢解了以后,邢台就是第一大了)。邢人最终放弃了在原地重建都城,而是在齐国和其他华夏诸侯的帮助下在夷仪(今山东聊城附近)复国。
邢城始建于商代,商王祖乙在执政的第九年将都城迁至邢。后经五世一百余年,商王南庚又将都城从邢迁至奄。此后,邢就成为殷商一个重要的方国,被称为“邢方”;中华重器司母戊大方鼎便是武丁为邢国籍的王后妇邢所制。
武王克商后将武庚封至邶国,邢地就包括在邶国之内。后来三监与武庚发动叛乱,周公东征灭邶,周成王便将周公的第四个儿子封于邢;因此邢与北燕、鲁同承周公一脉。邢国担负着阻止戎狄东进的重大使命,曾一度十分强大,最后还是被强敌所灭。
邢国虽然与卫国同样被灭,但复国基础显然要好得多:故国迁来的人口众多,军事力量也基本留下来。但是谁又能想得到,二十几年后邢国却勾结宿敌,对曾经同病相怜的卫国兄弟大打出手,以至于最终竟被卫国所灭,从而退出历史舞台——是非暂且不论,这个结果真是令人唏嘘。
这一年的后半年,鲁国又经历了两次战事,一次对邾国、一次对莒国。
前面说过,哀姜在庆父刺杀鲁闵公后逃往邾国,后来齐桓公把哀姜从邾国押解回来并在半路上将她杀死。鲁国人非常愤怒,但是他们不敢对齐国人发火,就只能向邾国人泄愤了。邾国人也感到事态的严重性,他们派出一支军队到虚丘驻守;虚丘是邾国边境重镇和通关要地。但是当时鲁国人正忙于恢复国内秩序,没有精力进攻邾国。
鲁僖公的屁股坐稳后,鲁国依然没有对邾人摆出开战的架势,后来鲁人又与齐人谈判,准备把哀姜的灵柩从齐人那里要回去进行安葬。邾人以为鲁人的怨气已经消失、危机得以化解,所以就在九月份把戍守虚丘的军队撤回来。
鲁国版图上有一个被称为“偃”的地区是凸入邾国的,邾军士卒归乡心切,他们不想再绕一个大弯,竟然冒险穿越鲁国领土。鲁国人事先已经得到情报,而邾人的鲁莽行动给鲁人以极好的开战借口,鲁军于是在偃地对敌人发动要击,最终将这支军队围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