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體

正文 第179节

热门小说推荐

晋文公问狐偃,这次可以使用民众了吧?狐偃说,还差最后一点,国民不知礼,没有等级观念,没有对位高者生出恭敬之心。晋文公于是举行了被芦大蒐礼,明确等级、职位、权责;使国民遵守国法军规,对命令不再产生疑惑和轻慢之心,最后才率军东征。

后来晋国东征,结果使楚军被迫撤离谷城并解除对宋国的包围;晋军又击败曹、卫两国,迫使鲁国改变亲楚的立场;并在城濮之战中大败楚军;一战而霸。

晋军总兵力为战车七百乘,步兵三万七千五百人;随军出战的还有允氏戎、姜氏、大戎戎等戎狄部落的辅助部队。

晋军穿过太行险道进入河北平原,然后沿黄河古道向东偏北行进。军队在卫国都城楚丘北岸驻扎下来,晋文公向卫国派出使者,请求借道渡河。

晋文公之心卫人皆知——晋人明知卫人不会同意还要做出的这些举动,其实不过是为了日后进攻卫国找个口实罢了。卫成公愤怒地拒绝了晋人的请求,晋人没有再次交涉,也没有强渡黄河,而是立即拔营、折返八十里,在一个被称为“南河(棘津)”的渡口南渡黄河。

齐国使者此时正在南岸等候,他向晋文公递交了齐昭公的一封信。信中说:“我先君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南服荆楚,北征山戎;存邢复卫,破狄救燕。夷狄不敢觊觎,万民祥和安乐。

“不幸的是,桓公去世后,继任者孝公改变先君的国策,对内横征暴敛,对外穷兵黩武,致使齐国霸业衰落,戎狄荆蛮又开始蠢蠢欲动。

“更不幸的是,那些中原诸侯,礼仪之邦,竟然趋炎附势,倒向荆蛮怀抱,与华夏大邦为敌!

“然而不幸之中的大幸却是,您为上天所启成为晋国的君主,抗击蛮夷匡正天下的重任就落到晋国身上了!现在谷城陷落,荆蛮又有鲁卫作为后援,寡人想要和您联手却有心无力。如果能驱逐谷城的楚军,解决齐国的后顾之忧,寡人愿意领倾国之士与您共成晋国霸业。”

但是晋文公不肯主动与楚军交战,更不愿受他人摆布、被齐国人拖下泥潭。他告诉齐国使者,晋军出征的目的就是为了将齐宋从困境中解救出来,齐国之急就是晋国之急;所以请齐侯尽管放心,谷城之危不久便会解决。

晋人决定首先攻取卫国的五鹿。五鹿位于楚丘北偏东约八十里,西邻黄河,五鹿早先是卫国的边境重镇,是对抗邢国的重要堡垒。

邢国被灭后,五鹿的地位就下降了,但仍是通往齐国的交通要道;当年重耳一行人途径五鹿时,曾遭到当地土着的肆意羞辱。但是现在看起来,上天真的要将将五鹿的土地赐予晋国了。

晋军兵分两路,栾枝、先轸率领下军和辅助部队向五鹿进发,其余的军队则按原计划向曹国开进。

五鹿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城小而坚固。先轸没有采用强攻战术,他不想把宝贵的时间和将士们的生命白白浪费在攻城行动上。

先轸驾驶战车绕着五鹿巡视了一圈,他看到五鹿城坐落在平原之上,城南十几里是一片连绵不绝的丘陵。先轸命令军队多多砍伐树木,把军旗插遍了丘陵山岗,又把军营的摊子铺得非常大,造成一种大军压境的气势。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重兵,五鹿人不知如何是好。他们望见敌人的大营延绵不绝,每到饭口时间,整片丘陵都消失在从敌营里升起的炊烟之中了。

五鹿人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大多数人对楚国谈不到爱也谈不到恨,对那个南方国度根本没什么概念。五鹿没享受到卫楚结盟的好处,却先要遭受因此带来的灾难,这是当地人所无法忍受的。

恰好就在此时,鲁国的公子买率领一支军队前来支援五鹿,但是鲁军在行进途中遭到晋军的伏击,军队丢盔弃甲大败而归。

先轸把俘获的鲁国士卒串成串拉到城外示众,并高声向卫人宣告:“卫侯已经派不出军队解救五鹿了,否则他也不会向鲁国请师。现在鲁军也失败了,你们还有什么指望呢?卫侯、鲁侯都已经放弃了五鹿,你们继续顽抗下去,只会死得一文不值。”

五鹿人彻底失去希望,便开城投降了。这时又有一支楚国军队从谷城出发向五鹿赶来,但是指挥官听说五鹿已经陷落,便转身返回谷城。

五鹿陷落在诸侯中产生了巨大震动:晋国人弹冠相庆,楚国人怒火中烧,齐国人喜笑颜开,卫国人忧心忡忡,鲁国人坐卧不宁,宋国人欢欣鼓舞,曹国人寝食难安。

鲁国人的日子相当不好过,楚、晋两国都派使者谴责鲁僖公,结果公子买那个倒霉蛋就被鲁僖公充当替罪羊杀掉了。

但是在公子买被杀的原因上,鲁僖公却给两国使者以截然不同的解释:他对楚人说:“公子买亵渎职责,没有完成寡人交代的任务。”对晋人却说:“寡人反对与楚国结盟,但是公子买违抗君命,擅自帅师救卫。”

公子买因为两种相互矛盾的罪名被处死,并由此化解了两大危难,他的死也算价值斐然了。

二月,郤縠在军中病逝;先轸凭借他在五鹿之战中立下杰出功勋一跃升为中军将,胥臣接替先轸成为下军佐。

晋文公发布完新的任命之后,就到敛盂(今濮阳东南)与齐昭公会面去了。这是东西方两个大国君主的首次会面;其实早在十八年前,晋献公就有机会见到齐桓公(鲁僖公九年的葵丘之会),只不过被周公搅黄了;齐桓公没有完成的夙愿,现在被晋文公实现了。

齐昭公在会上希望立即把楚军从谷城里赶走。但是晋文公则认为时机尚未成熟,他希望楚国人能知难而退,主动撤军。

晋文公便告诫他不要轻举妄动,不要为了一座唾手可得的小城搅乱晋国的全盘计划。他还向齐昭公透露一个消息说,秦军已经在赶来的路上了;他说齐国人现在要做的就是把军队集合起来,随时等待命令。

两大强国的结盟使中原局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卫成公此时也认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他放下高傲执拗的脾气,低声下气地向晋文公请求,请求准许他以一个悔悟者的身份参加盟会。但是现在却轮到晋文公傲慢地拒绝他了。

晋文公则认为:卫国受到的损害还不够大,晋国得到的还不够多;晋国应当通过战争赢得更大的利益。再者,卫成公是个出了名的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家伙,栽在他手里的朋友比栽在敌人手里还多。所以晋文公宁可把卫国推向对立面,也不想为了结交这个家伙使晋国陷进无法自拔的泥潭。

交织在悔恨与愤怒之中的卫成公,最终决定把全部赌注全部押在楚国身上。他就在朝会上宣布了他的决定,但是令他始料不及的是,大夫们受够了他的反复无常,几乎所有人都进行激烈地反对。

为了避免使自己当场死在大夫们的手里,卫成公只好听从宁俞的劝说、自动流亡了。他将国政交由同母兄弟公子武,自己则逃到一个叫“襄牛”的边邑,以便随时复位或者逃跑。这样一来,卫国暂时摆脱了战祸,而晋国的注意力也转移到曹国那边去了。

最近更新小说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