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8-19 13:42:44
(二百四十六)“大决战”(四)
我的这个意见众人都纷纷表示同意,而就在空军得到命令装好燃烧弹即将起飞机群的时候,这些尸体果然有了反应,不过不是我以前常见到被某种生物控制着复活的那种套路,而是从它们的七窍之中,涌出大量好似金属灰色的粉尘状态物体。
压在下面的速度慢一些,但也透过尸体之间的缝隙向上涌起,然而这些看起来好像粉尘的东西,仔细一看根本就不是粉尘,因为它们明显有生命,可以自主移动!
而每一具尸体里,都会飘出来凝聚成一起大概有拳头那么大小的这种一团金属灰粉尘物体,再散开便是一大片,那么1700-2000万尸体内的全部凑到一起的有多少?好不夸张的说,遮天蔽日!
妈的,这些东西居然会飞,这我以前一直不知道,而且它们能脱离人体聚集在一起的事情我这也是刚刚有所了解。
“项兄,这些,好像是它们体内的纳米机器人,这些机器人虽然杀死了它们,但本身并没有死,它们蛰伏在尸体里,等待的就是我们的人马的靠近,它们应该具有很强的攻击性,我建议让前线部队暂时回撤一下,并做好应对准备!”
说这话的是徐布,他的这话十分在理,我遂应了一声,然后对尤琦、陈老大等各方不在场的、在场的头脑们说了后撤的建议,他们也都纷纷同意,然后等命令传到前线,但前线的人马还未来得及收回队形,这些遮天蔽日的纳米机器人便如海浪一样从空中倾泻而下,向着我方在场的所有武装席卷而来。
它们的行为是极具攻击性的这自不用说,而它们攻击的方式则很类似蝗虫,就是冲过去一人咬一口,一阵风似的刮完,这目标就被吃的什么都剩不下了。
而且它们的破坏力还非常强,现场的所有材料,除了“如意铁”之外没有能够抵挡住其进攻的。
根据后来的试验,发现这种纳米机器人只要对各类材料表面实施攻击后,就会在上面留下一道划痕,产生一定的破坏,而破坏的大小,根据材料不同而定,越容易被破坏的材料遭到损坏就越大。
一只纳米机器人造成的破坏自然是不值一提的,但这些有多少?恐怕谁也说不出来一个准确的数字,反正就是太多了,这样它们呜呜泱泱的一过,就有了除了它们实在咬不动的“如意铁”之外其余所有其它都被啃了个一干二净。
这次袭击开始之中,不管是步兵还是坦克,不管是轻装还是重装,不管是天上的还是地上的,都无一幸免,被卷进了这场致命的“纳米机器人风暴”之中。
遭到袭击的部队也开始展开反击,使用手中武器对准成群结队的纳米机器人实施打击,而这打击不能说是没有效果,每一次爆炸都能将大片的纳米机器人炸下来,但是它们的数量实在是太多了,前面说过,这是“遮天蔽日”,如果站在它们的下面,那头顶上目所能及的范围内,都是黑压压的一片,几乎无法透过缝隙看到再向上的事物,而且不仅覆盖面积大,厚度更是极为惊人,简直比真正的云层还要厚。
所以战术武器对它们的集火射击作用很有限,打掉的虽多,可比起总数,仍然属于杯水车薪。
而身在相对后方的我们,当然不会看着不管,立马发动后方的火力实施支援,不过使用的并不是什么火器,也不是导弹、火炮,而是“气象控制武器”,在我看来,这东西在这里用来对付它们是最合适不过的。
首先就是引起一阵十几级的狂风,让这风顺着我们进攻的方向,也就是对着纳米机器人来袭的方向吹,这些纳米机器人虽然数量多,飞的也不慢,可它们既然能钻入体内,名字中又带有描述尺寸的“纳米”二字,那这些机器人的体积自然都是极小的,因此被如此巨大的狂风一吹,当即就不受控制的向后飞去。
接着就是天降雷暴,电闪雷鸣之下无数闪电从空中落下,巨大的电流打在它们之中,能够击穿空气的功率对于成堆有导电性而且还不差的纳米机器人来说,传播速度毫无疑问是极快的,因此每当一道闪电打下去,直到传播至尽头,那就能将整个厚重而庞大的纳米机器人群上给打出一个巨大的缺口来,至于被击中的,那自然全部都是因为遭到过载电流的攻击,被烧毁了。
这么小的机器人,在这么大的电流下毫无疑问是没有任何承受之力的。
但只有这些还不够,因为单一方向的风能把它们吹走不假,可也会降低雷暴的杀伤效率,所以在我的授意之下,“气象控制武器”将风的类型从单一风向变成了旋风,又从旋风加强到龙卷风,并制造了多个,这几个巨大的龙卷风一直排开,形成了一个覆盖整个纳米机器人飞行区域的巨大“过风带”,龙卷风的旋转风力让它们被困在了中间,一时间无法脱困。
随后便抓住这个机会,在它们被困的这个区域头顶的正上方,生成了更多的雷暴,这下被禁锢在里面的纳米机器人成了雷暴的活靶子,经过每分钟平均500道闪电持续摧残了十余分钟后,这批纳米机器人终于大部被歼,只剩下了一小部分零星的因为分散太广而未被打到。
这时候就控制着龙卷风群向内移动,缩小包围圈,逼迫残存的纳米机器人向着中间集中。
这么做的效果很突出,不消多时,这些分散在空气中几乎不可见的家伙,就形成了最后一群可以用肉眼清晰辨别的群体。
最后,还是交给雷暴,持续而强力的雷暴,将这些刚才的“漏网之鱼”全部干掉。
看着它们的覆灭,我心中长舒了一口气,心说刚才是还以为多厉害,现在看来也不过尔尔。
这样的思绪还没落下,在前线部队的两侧,一时间出现了大量通道口,它们的洞口几乎是同时被打开的,数量极多,大小则不一。
然后在这些躲过我们实现侦查的通道口里,涌出来了无数敌兵。
仔细分辨,这是一群在“迅捷营”和炮灰共同掩护下的“孤噩军团”。
而它们的目标,正是刚刚因为遭到纳米机器人群袭击而快速后撤的我方前线部队。
此时我方前线部队因为方才光顾着后撤了,眼下并不是战斗状态,而是急行军状态,这种状态,碰上处于战斗并且还是进攻状态的敌军精锐时,肯定是要吃大亏的。
我知道了,那些纳米机器人根本不是袭击的重点,它们的主要任务是打乱我方前线部队的阵型,用巨大的威胁迫使我军暂时后撤,然后等后撤途中到了最不适合战斗的时刻,早已埋伏好的伏兵再杀出来,杀我方一个措手不及。
而“暗黑殿”下这样的力气布置这样一次伏击值不值得?当然值得,因为我方这支前线部队一旦被歼灭了,不仅在士气上是给了我方当头一棒,还会打乱我方的进攻节奏,伏兵乘胜追击过来,轻则在我方控制的区域内制造出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突出部”,重则将有可能在我方防线上撕开一条口子,这时候假设伏兵的背后还有更大规模、战斗力更强的跟进力量顺着这条口子杀进来,那我方的麻烦可就大了。
我能这样判断,是从伏兵的性质上看,就知道它们明显不只是为了打一场伏击这么简单,它们想要在伏击后趁机扩大战果才是真的。
既然如此,那只有一战,并且必须打赢,挫败敌方的攻势。
只是我没想到,敌我双方会在随后的战斗中持续增兵,持续加码,将一场本来可能只是中等规模的伏击与反伏击战,越打越大,最终以此为起点,成了这场大决战的地面战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