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事儿,李昀知道在坐实之前是没有必要让多一个人知道的,而玉真公主把这件事告诉自己,也不过就是让自己知道,自己正行走在正确的方向上面,不该放弃的就不要放弃。
“这两个月,可千万不要出什么事儿,多多关注李林甫都和什么样的人往来,看看有没有从北边来的。”
从玉真公主的道观回去的当晚,李昀就给自己府中的几个人召开了一个圆桌会议。
王震基本上已经用这几天的时间按照李昀之前的吩咐把隐杀的成员都派出去了,除了两三个靠谱的作为机动人员在各个地方之间传递消息,其他人等都已经到了距离长安城挺远的地方潜伏去了。
李昀知道,不管是张玉还是王震兄妹,他们的真实身份在长安城里面都是十分敏感的,而且现在是什么时候,是李林甫已经对身在睢阳的张九皋有了点注意的时候,所以他们的身份是一定有暴露的可能的。
一旦他们几个的身份暴露了,那自己面对的可就会是十分惨烈的攻击了,能不能挺到安禄山的到来都是两码事。
“你说的是,安禄山会和李林甫勾结?”
对于安禄山,王震也是十分了解的,他父亲王忠嗣在世的时候,就已经多次跟李隆基说了安禄山早晚都得反这样的话。
“安禄山还李林甫早就已经勾结上了,这一次他来,私下和李林甫有点事儿那是肯定的,我想要做的,就是让安禄山这一次的目的鸡飞蛋打,这可是个一箭双雕的事。”
“既能阻拦着安禄山这个大肥猪的势力进一步增长,又能让安禄山和李林甫之间相互猜疑?”
王纤纤再一次说出了李昀心里面的想法,张玉和王震等人也都是微微点头。
其实他们到现在全都已经意识到了,其实相对于李林甫而言,不学无术的杨国忠显然是一个更加简单的目标,李昀要是想要抓住一点杨国忠的把柄把他扳倒了,那还是不难的,而且还可以踩着杨国忠往上再爬一步。
但李昀却没那么做,而是坚定了自己的目标,就是目前大唐朝堂上面的第一人李林甫。
不得不说,这是李昀为了自己的这些个小伙伴们所做出来的一次冒险。
当然,也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就算李昀不出手,李林甫盛极而衰的时代也还有个两年左右就要到来了,李昀不想等待这两年了,因为他想要的是在安禄山羽翼完全丰满之前做出点什么来。
要不然一旦等到了安禄山最终还是反了的时候,李昀也并不敢说自己在其中所能够起到的作用会比郭子仪和李光弼大多少。
而且一旦大唐陷入了动荡,不管是突厥、吐蕃还是回纥,都会虎视眈眈的想要从大唐这个庞然大物的身上撕咬下来一口肉的。
真要是到了那个时候,整个大唐就会陷入到一种按下葫芦浮起瓢的境地。
李昀不想当乱世中力挽狂澜的大英雄,那对于他来说没什么意思,真正有意思的,是做那个挽大厦之将倾,让整个大唐防患于未然的人。
“不错,安禄山不管想要在长安达成什么样的目的,李林甫这一关他都是必须要过的,而安禄山提出来的事,按照以往的经验来看只要是李林甫想要帮着他做了的,他都是能够做到的。”
“那你想要如何阻止?”
按照李昀的说法,人家俩一配合这个事儿直接就成了,任谁都是阻止不了的啊!
“李林甫大包大揽惯了,要是有一次他没有完成安禄山的嘱托,你们说说这俩人的关系会变成什么样?”
“这就是你找了杨玉环的原因?”
王纤纤的联想能力还是相当的强悍的,她仿佛一点点的知道了李昀的计划到底是什么。
“不错,所以说这件事也并非是我一个人的功劳,一旦要是成了的话,都是诸位的功劳,一旦要是功败垂成了被李林甫给对付了,和诸位也都是脱不了干系的。”
虽说这不过也就是李昀的一句玩笑话,但是从这句话里面,坐在李昀旁边的人都感受到了,李昀真的是把他们都当成了自己人了。
这次圆桌会议,李昀再没有像之前那样,而是给每一个人都分配了具体的任务,毕竟以李昀自己现在的身份,没有陈玄礼和李隆基的命令是不可能去有针对性的查看安禄山和李林甫之间的勾当的。
所以他们之间往来的蛛丝马迹,都得依靠着李昀的这些小伙伴们满满的获取,这些东西可能现在拿出去是没啥用的,但是李昀知道,有些东西的价值并不是体现在当时,而是在事情过去之后的某一个时间上才会达到最大化。
两月的时间,你要是每一天都在做着重复的事儿,就像是李昀这样在大唐的各个部门当差的,过的可就是相当的快的。
距离安禄山到长安的日子越发的近了,而这一天,李林甫的府中终于迎来了以为特殊的客人。
刘骆谷,不过就是长安城里的一个七品小官,但是他还有一个身份,正是安禄山在长安城里的秘密代言人。
此人的身份几乎只有李林甫和其他几个跟安禄山在长安城里面来往的十分密切的官吏知道,而现在,他正站在李林甫的面前。
“安禄山想要求取河东节度使?”
作为安禄山在长安城的代言人,他没有通过书信什么的,因为那样实在是容易留下证据,而是直接告知了李林甫安禄山这一次的目的。
“不错,节度使为大唐实在是劳心费力,这些年在范阳、平卢不知道斩杀了多少异族,该是当得了河东节度使的。”
李林甫对于区区一个刘骆谷那当真是不想搭理,把安禄山让他转达过来的话都听完了之后就把他给打发回去了。
“哼,安禄山的胃口当真是越发的大了,就是这两镇节度使,朝堂上下都不知道有多少人说他想要反,要是再加上一个河东节度使,那还了得?”
刘骆谷离开了之后,李林甫和自己的幕僚有些气愤的说道。
对于安禄山,李林甫跟李隆基的态度差不多,都觉得安禄山不过就是一个有些好大喜功的胡人罢了,这个家伙别的能耐没有,一天天的就是在立功和拍马屁而已。
再加上安禄山几乎每回看到李林甫那都是毕恭毕敬的,按照他自己的说法,李林甫就好像是他的老师一样,他对于李林甫只有尊敬。
不管是哪一个节度使,用身为胡人的安禄山就是要比其他人安全,这就是李林甫的大原则,所以说,安禄山的这个请求还是十分符合他的大原则的。
“中书令可以跟往常一样,等到安禄山到了之后对他严加训斥一番,但区区一个河东节度使,就算是给了他又能怎样?左右那些个节度使也是胡将越多越好,那安禄山肥头大耳的,能成什么大事?”
李林甫的这个幕僚的想法跟自己基本上就是差不多的的,于是乎,在李林甫的心里面,这个河东节度使就已经是安禄山的囊中之物了,而且这要是给了别人了,他也没有安禄山平常孝敬李林甫的那些个物件不是?
李林甫和刘骆谷的这次会面看似一丁点问题都没有,因为每天出入李林甫府邸送礼的长安城官吏如同过江之鲫,基本上绝大部分人都孝敬过中书令,刘骆谷去了也没啥大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