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他竟然名叫王震?这我倒是有所不知啊,这厮竟然敢于蒙骗我?这我可得好好找他说道说道,你且在此等等我!”
李昀忽然之间打了个哈哈,立马就站起身来要往回走,但李光弼显然不是那么好糊弄的,直接也跟着李昀一起站了起来。
“节度使先别忙着去跟王震窜通,我说出此言自然是没有恶意,节度使要是不相信我,就当这话我从未说过。”
李光弼制止了李昀之后,空气又陷入了稍微有点尴尬的境地了,李昀一时间有点犯难了,自己跟李光弼那是要配合不短的时间的,这要是第一天就因为王震的事儿产生了隔阂了,对于攻打安禄山可就是相当不利的局面了。
“唉,既然被将军给看出来了,我就不瞒着将军了,此人的确就是王忠嗣的公子王震,自从我在长安之时就跟在我的身边,对于王忠嗣将军之死,本就是疑点重重之事,王忠嗣将军在大唐多个地方担当过节度使之职,将军既然能认出王震,显然跟王忠嗣将军也是相识的,王忠嗣是如何的人,对我大唐贡献如何,想来将军也是知晓的,如此,就不用我多言了吧?”
李昀虽然年轻,但自然也知道自己不能把所有的事儿都跟李光弼说出来的道理,李光弼虽说不像是个坏人,但是防人之心不可无不是?怎么的他也得等李光弼说出来一些个干货不是?
“不瞒节度使说,我在这一路上已经打探了一番了,之前睢阳城之战,正是王震在城中抵御安禄山,要是只有一个张九皋的,怕是就算有你给他的两万将士也是无济于事吧?”
“哦?那将军的意思是?”
李光弼没说出来他到底想要干啥,李昀也只能是继续跟他的眼前装傻充愣,他已经想好了,王震和王纤纤的这个事儿,自己是绝对不能率先透底的。
“节度使不要误会,我父亲早年和清源县公以及他的父亲颇有些交情,故而自从其莫名死去之后一直在打探消息,如今看到王震在节度使的麾下,也算是了却了一番心思,我将此事说出来,一者是让节度使知道,我跟中书令并非是一路人,二者也是提醒节度使,王震之前在睢阳已经露过脸了,既然我能看出来,大唐就会有其他人能看出来,陛下想来是不愿意承认自己错误之人,就算节度使如今得势,但只有中书令在,王震也是十分危险啊!”
李光弼当然也算是看出来了李昀的担心,这番话说出来也算是推心置腹,也算是就这件事把他自己也给推上了跟李昀一条船上了。
“好!既然将军有此言,我也不瞒将军,我已然答应过王震了,定会让他有朝一日堂堂正正的出现在大唐的朝堂之上,并且获得与其能耐相配的官职,并且此事一定是我去跟
陛下说明,不管是何人,要是胆敢从中阻拦的话,也得先过了我这一关!”
李光弼一听李昀这话,当时就微微的点了点头,李昀的意思再明白不过了,他可不管你李光弼今个说出来的这些到底是真心还是假意,也不管自己面对的是李林甫还是谁,他想干的事儿,那就是得干成了。
“好!有节度使这话,我也就放心了,到时候要是需要我在陛下面前帮衬的话,我虽说是个胡人,但也会尽力!”
两人把王震的事儿说到了这里,相互之间的关系不自觉的就更加的近了一步,但是两人也都知道,这件事是不适合现在说太多的,到这也就可以了。
于是乎,接下来俩人才算是进入到了今个他们想要研究的正题里面来,那就是如何去攻打距离太原府十分之近的恒州。
之前李昀和李光弼已经达成了默契了,攻打幽州这个事儿上,他们作为三路大军中间的一路,是绝对要稳扎稳打,不能有一点点冒进的意思的,不然只会把郭子仪和高仙芝也得带乱了节奏。
恒州本来的确是有着近乎十万的大军,但是到了这个时候,已经只剩下两万多人了。
安禄山既没有把这两万多人撤回去,也没有增兵,李昀和李光弼都知道,他是想要让恒州起到一个鸡肋的作用。
李昀和李光弼要是想要尽快的把恒州拿下来,那也是可以的,用你们的五万人马跟他们这两万多守军死磕就完事了,但是这样一来,人家安禄山的两万大军怎么说不也得消耗掉大唐的一万人马不是?
要知道,李昀和李光弼一共就只有五万人马,要是没等到幽州的就没了一万,那可不正是安禄山最乐意看见的事儿了吗。
明知山有虎,你还必须得往虎山行,这种事儿不管换做是那个将领都是不怎么想要面对的,你本来就是攻击的一方,正常来说一旦开战了损失就得比防守的一方大不少,而现在呢,你人马明显还没有人家多,要是按照常理来看的话,大唐直接就被安禄山给灭了。
这一天,李昀和李光弼足足商议了三个时辰,因为这第一战对于他们俩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
最终,李昀和李光弼定下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此番进攻恒州,必须在拿下了恒州之后损伤低于五千之数,要不然就算是一路攻打到了幽州了。
三路大军加一起还不到十万人马是很难跟安禄山抗衡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更不要说对面的安禄山可不是一个大面瓜啊。
第二件事,这一次出击,俩人决定不再按照他们之前在路上商量好的一个人去攻打而另一个人守城的套路了。
毕其功于一役,说的就是得你得怎么进攻最牛掰怎么来,所以说,俩人就得一起带兵出城,兵分两路,才有以最快的速度,最小的伤亡拿下恒州的可能性。
到了这个时候了,不光是李昀还是李光弼都知道,他们俩这是在为了大唐的荣誉而战,既然是为了大唐的容易,那就算这俩人可能都觉得自己是个天才,那也得老老实实的收起来自己的高傲,精诚合作。
按照最终李昀和李光弼的商定,李昀率军两万为辅,李光弼率军三万为主,至于最终是个什么战术,俩人商量完了就走了,除了他们俩之外还真是谁都不知道这个事儿。
“什么?倾巢而出?就攻打一个小小的恒州,以你和李光弼的能耐,不至于吧?”
回到自己的节度使府之后,李昀当时就说出了攻打恒州的事儿,小伙伴们听了之后,当时王纤纤就提出了质疑。
“要是我带着五万人马去,攻下了一个守军两万余人的恒州,咱们得损失多少人马?要是李光弼去,咱们又得损失多少人马?”
李昀一问出这句话,众人当时就有点明白啥意思了,倒也不是李昀和李光弼就想要为了攻打这么一个恒州冒多大的风险,而是因为恒州自始至终都不是他们的目标,他们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一个人:安禄山。
恒州,作为范阳想要攻打河东道的桥头堡,在安禄山进攻关内的布局中一直都起到的是十分关键的作用,但是现在,就连守着恒州的将领都知道,安禄山其实已经是战略放弃了这座距离河东道相当之近的城池了。
这其中的缘由也是非常的好理解,并不是安禄山就怕了李昀和李光弼了,而是安禄山不想把自己防守的战线拉的太长,他想着的也是毕其功于一役,而不是疲于奔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