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體

正文 第359节

热门小说推荐

巴朗进入到自己熟悉的巴尔虎部的都城的时候,再没有了之前自己在这做首领时候的趾高气扬,虽然现如今回纥人已经是不敢对于巴尔虎部有什么企图了,但是巴朗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天外有天,之前他总是觉得自己要是能比回纥人强了,那天下好像就都是自己的了,但是现在他明白了这显然是不对的饿,回纥人在大唐的眼里也是连个屁都不是。

李昀的目的正是让巴朗在这一年间好好沉淀沉淀,回来之后好好的治理巴尔虎部,而不是总想着一口吃个胖子,让巴尔虎部比这个强比那个强。

巴朗回到了巴尔虎部之后,李昀甚至都没有在他的面前出现,只是静静的等着乌雅跟他交接一番。

而巴朗对于乌雅的态度也是从原本的有些不屑变成了从河北道回来之后的恭恭敬敬,这里面的缘由乌雅当然是知道的,但是他却也并没有点破,巴朗毕竟也是巴尔虎部的首领,自己该给他的面子还是要给他的。

“圣女,你这是要离开巴尔虎部?”

“不错,我本在十六年前就应该离开了,巴尔虎部有一个首领就够了,不需要圣女了。”

“那祝圣女一路顺利!”

巴朗和乌雅本是儿时一对非常好的玩伴,但是到了这个时候,两个人之间的隔阂已经是十分的深了,虽然现在巴朗对于乌雅十分的尊敬,但是这完全是因为李昀和郭子仪的地位所导致的,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二人之间的关系已经没啥意义了。

终于,乌雅在巴尔虎部的最后一件事做好了,她知道,自己是时候离开了。

在交接完了巴尔虎部的事宜之后,巴朗曾经问过乌雅,是不是等到她真正出发的那一天要让这城池中的百姓到路上送送她,但是被乌雅一口回绝了。

乌雅并非是对于这些个跟她相处了这么多年的百姓没有丝毫的感情,而是感情实在是太深沉了。

她相信自己要是看着那么多送别自己的百姓的话,都不会知道还能不能安心的走了。

就在NBA巴尔虎部的诸多事宜交给了巴朗的次日,乌雅和李昀,小梅等人从城池的侧门出去,之后缓缓的消失在了地平线上。

李昀并没有表现出那种要跟自己的母亲在自己的地盘上团聚了的心态,而是一路上几乎都没有敢于去打扰自己的母亲。

李昀知道,自己的母亲再一次踏上大唐的土地,是一定会想起她跟自己的父亲之间的诸多旧事的。

而在这个时候,自己能做的最好的事儿就是不要去随随便便的打扰自己的母亲,让她好好的去想自己的过往,好的或是坏的。

就在李昀和乌雅一行人快要到了太原府的时候,在长安城的朝堂上面,一个爆炸性的消息正在蔓延。

在这一天的朝堂之上,没有任何预兆的,李隆基忽然之间就宣布了,自己将不再是大唐的皇帝,而是要在三天之后举行**的仪式,将自己的皇位传递给自己的太子李亨。

至于李隆基所说出来的理由,仅仅是自己在皇帝的位置上时间实在是有点太长了,以至于触怒了上天,在这几年给大唐降下来了不少的天灾人祸,所以自己还是应该退下去了。

但是这个理由显然是有点牵强了,而且让大唐的官吏们几乎全部都蒙圈了,等到朝堂上面的他们终于反应过来了的时候,李隆基这个事儿基本上已经算是木已成舟了。

其实李亨到这个时候脑袋里面也完全都是蒙圈的状态,他也是昨晚才在兴庆宫里面知道了李隆基的这个想法,而且几乎是在自己的父亲面前苦苦相劝了半个多时辰,最后终于发现李隆基这回好像是心意已决了。

按照李隆基的说法,你作为太子就别在这虚头巴脑的了,好不容易现在有了这么个机会了,你就赶紧琢磨琢磨怎么能把大唐治理的更好就完事了。

甚至李隆基还说,要是你真的不想当这个皇帝的话,就算是现在换一个太子,老爷子这个皇帝也肯定是不当了。

当然,这些不过就是李隆基的气话而已,太子之位现在总归是不能再换了,他这么说,不过就是让李亨安心罢了。

而李亨之所以在那一个劲的推辞,不过就是怕自己的父亲不过就是试探自己罢了。

最终,父子二人达成了默契,李隆基把位置让给李亨,给他大权,给他一切皇帝的自由,李隆基也要得到属于他自己的自由。

李隆基对于自己的儿子提出来的唯一一个稍微有点难度的要求就是在自己让位之前,他得认杨玉环做自己的母亲。

李亨当然知道李隆基这么做有什么深意,杨玉环就算是跟李亨比都不知道小了多少,这要是真的就以这么一个贵妃的身份跟着李隆基退位了,等到李隆基死去了之后她的结果肯定是好不了的。

对于自己父亲的这个条件,李亨当然是得答应了,自己的母亲左右也已经去世多年了,而且从辈分上说,虽然杨玉环比自己的年岁还要小上不少,但是自己的父亲这么多年独宠她这一人,也足以见得他们二人之间的感情了,有这么一个人日日夜夜的陪着李隆基,李亨的心里面还是放心的。

于是乎,就在朝堂上面对着一众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呢的朝臣,李亨站出来就要认大唐如今唯一的贵妃杨玉环为母亲,这么一来,等到李亨上位了,人家杨玉环直接就是皇太后的身份,就算是她不是李隆基的正室,但是人家是李亨的母亲啊,这个操作不过就是一个常规操作罢了,一丁点毛病都没有。

等到李隆基和李亨都已经退朝了的时候,这些个官吏们才反应过来,一个个站在朝堂里面那是久久都不愿意离开啊。

毕竟李隆基为大唐做出的贡献是在那放着的,大唐自从开国以来,这开元盛世无非是百姓们的生活最好的时候了,李隆基作为这个鼎盛时代的缔造者,早就已经被记在了史书之中,这是永远都不可能磨灭的。

在这些管理们看来,这些年大唐的确是有那么一点天灾人祸全部都来了的意思,但是归根结底,跟李隆基的关系也是不大的,他们把原因都归结在了两个已经死去的人上,一个是李林甫,一个是安禄山。

而在这个时候李隆基要是退位的话,李亨还能不能把大唐带入到那样一个全盛的时代,这个问题显然深深的困扰着这些个站在朝堂上面的官吏们。

而这个时候最感觉到重任在肩的,无非就是礼部尚书张九皋了,自从因为李林甫倒台的事儿加上李昀的关系得到了礼部尚书这个官职之后,张九皋可谓是对于大唐不计前嫌的付出,一个本来的清水衙门礼部,在他的带领之下成了不少大唐年轻官吏向往的地方。

最近更新小说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