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李亨的想法,等到他真正坐在了那个位置上的时候,募兵就会在整个大唐第一时间被提上日程,而募兵之后,那些在李亨眼里大唐周边的跳梁小丑自然就不会再敢于觊觎大唐领土上肥沃的土地和无尽的资源了。
李亨心底里是知道的,自己不能一直依靠着一个李昀和一个郭子仪,要是自己不能在有朝一日把他们甩掉的话,自己早晚都得落入大奥李昀和郭子仪的制衡之中,这是他不愿意看到的。
之前当太子的时候,李亨其实从来都没有想过那么远之后的事儿,但是现在自己马上就要成为皇帝了,他不得不开始计划一些个自己之前从来就没有计划过的事儿。
李亨到这个时候已然是四十好几岁的人了,早年因为被李林甫给打压的压根就没法去管大唐的朝政,所以他也没怎么闲着,把自己的一把子力气全部都发泄在了自己府中的那些个夫人身上了。
到了这个时候,李亨在这方面的成果是相当丰硕的,已然前前后后有了十四个公子和八个女儿。
但是在这些个人中,李亨没有任何的犹豫,他的长子,十五岁被封为广平郡王的李豫,是唯一一个他觉得能成大事儿的公子。
李豫如今的年岁已经是过了二十五,快要奔着三十去了,因为是长子的缘故,李隆基对于自己的这个孙子也很上心,不管是文还是武,请的都是名师。
而且李豫打小就知道李林甫一直在打压自己的父亲,自己的父亲这个太子之位能不能保住都是两说,自己的父亲要是能够安安稳稳的当上皇帝的话,那自己很有可能就是下一任的太子,但是要是自己的父亲没能当上皇帝,那自己自然也就啥也不是了。
李豫到现在为止,还是没有给李亨丢过脸的,就算是安禄山作乱的时候,李豫也是作为长安城中的将领率军跟敌军厮杀过多次,身上也带了不少的伤痕,斩杀过不少的敌军,实打实的为大唐的皇族出了力了。
但是李亨知道,李豫在朝堂上面几乎就是一丁点的威望都没有,一旦要是自己在几年后怎么样了,李豫绝对是镇不住李昀和郭子仪等人的。
且不说郭子仪已经老了,李昀的年纪可是比李豫还小上好几岁呢,而且李昀和李豫可是平辈。
为了能在自己执政的年月中为了自己的孩子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李亨已经决定了,募兵的事儿,他要亲自来抓,更进一步的,关内的募兵他要直接让李豫来做。
因为李隆基才刚刚宣布将皇位让给自己,他当然不能在刚刚一登基的时候就让李豫成为太子了,那样做了的话,吃相就实在是有点太难看了。
换句话说,当李亨得知自己要成为大唐的下一位皇帝,而且是马上的时候,他就已经把李昀看成是自己的一个威胁,或者说是一个掣肘了。
而这一点,早在李昀第一次跟李亨直接接触的时候他就已经猜到了。
这不是李昀自己对李亨的偏见,而是他就是知道,一个被人打压了十几年二十年的人在忽然之间掌握了大权之后会怎么样。
在后世,李昀闲下来的时候也是十分乐意捉摸一些事儿的,其中的一个就是心理学。
而有了李亨那样遭遇的人,无一例外的都会变得十分的多疑。
李亨一旦多疑,李昀还真就猜不到除了自己之外他还会对什么人产生多疑的情绪。
对于这些,李昀其实还真就没放在心上,虽然他如今在大唐的确是手握重兵而且不少人都曾经受到过他的恩惠,但是他心里面还真就没有什么称王称霸的意思。
他一直想的是等到自己把王震给培养成自己的的**人了之后,自己就可以带着自己的家人去过一些个轻轻松松的生活了,这才是李昀在这个时代真正向往的。
自从在大唐的土地上崭露头角开始,李昀的心里面就已经做好了有一天一旦自己受到了排挤的准备。
只不过这个准备他就连了然都没有说,张玉和自己的母亲更不知道,他可不想要让她们跟着自己在大唐的地界上提心吊胆的过日子,有些压力和痛苦就是自己作为一个男人所应该承受的而已。
李昀的事儿,李亨自然不知道,虽然心里面想着的是那么多的未来之事,但是这几天却绝对是李亨这一生当中最大的日子了。
距离让位的日子越发的进了,到了之后一天的时候,礼部尚书张九皋带着一叠纸张到了李隆基的面前,逐字逐句的汇报着自己的一些个安排。
因为自己基本上就没有在李隆基的身边当过官职,所以张九皋对于李隆基的一些习惯并不了解,虽然之前也是向高力士等人打探了不少,但是为免自己犯了忌讳,他还是亲自到了李隆基的身边,想要看看自己的安排里面有没有让老爷子不满意的地方。
“你还是有些个你兄长的风范的,这几天,想来太子的府里面已经是人满为患了,你做完了此事之后没有第一时间到太子那去让他看看满意不满意,而是到了朕这里,当真是难得啊!”
虽然李隆基知道自己的这个消息让不少的官吏们都是十分的震惊,但是更多的人还是在震惊之余直接到了太子的府中示好去了。
一朝天子一朝臣,这是谁都明白的道理,就算是李隆基再英明,李亨也不可能在自己当上了皇帝之后还一直的使用自己父亲留下来的臣子,其中的区别只不过是换的多还是少的问题。
这里面像是李昀和郭子仪,高仙芝这样的封疆大吏一般是不会有什么危险的,毕竟这个时候还得指着他们带兵呢,但是那些个天天就是在朝堂上面写写东西耍耍嘴皮子的文官们可就不一定了,特别是那些个可有可无的官职,对于大唐的正常运转不会造成什么影响的官职,显然都是在李亨的调整之列的。
对于这样的现象,李隆基早就是心知肚明的,同时他也非常的明白水至清则无鱼的道理,这些事儿李亨早晚都是要自己面对的,他必须得从这些人里面分辨出谁才是自己的可用之才的,要不然的话,这个皇帝他是当不好的。
“陛下,日后太子当了皇帝之后,老臣自然也是会为了他尽心尽力,但是近日他还是太子,大唐的地面上只有一个皇帝,就是陛下。”
张九皋说的不卑不亢,显然心里面早就已经有了他自己的一套理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