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0-06-28 18:58:58
交作业!
话头转回来,公元前842年,四面楚歌众叛亲离的姬胡见势不妙撒腿就跑,连王子静都没来得及带上,朝东北一路逃亡到了距离丰镐400公里左右的“彘”(考证为山西霍县),《竹书》载:“十二年,王亡奔彘”,一个“亡”字足以看出此时姬胡出逃时的狼狈。
关于邵公以其子代宣王死的历史文献记载:
《国语周语》:“彘之乱,宣王在邵公之宫。国人围之。邵公曰:“昔吾骤谏王,王不从,是以及此难。今杀王子,王其以我为怼而怒乎!夫事君者险而不怼,怨而不怒,况事王乎?”乃以其子代宣王,宣王长而立之。”很明显,《国语》里有着美化和渲染邵公的做法,为什么会这样见下文。
《史记》:“彘之乱,宣王在邵公之宫。国人围之。邵公曰:“昔吾骤谏王,王不从,是以及此难。今杀王子,王其以我为怼而怒乎!夫事君者险而不怼,怨而不怒,况事王乎?”乃以其子代宣王太子,太子竟得脱。”
此处用了两个“太子”的说法,显然融于了汉时称呼,也添加了司马迁个人见解“太子竟得脱”。
《古本竹书纪年》:“十二年,王亡奔彘。國人圍王宮,執召穆公之子殺之。”《竹书》的记载就比较简单明了了,围王宫,杀新王,没曾想杀错了。《竹书》有个很明显的特征,一点都没有要美化修饰的想法,用词一般都比较狠厉,或者说比较务实。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