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體

正文 第1034节

热门小说推荐

那么多的钱粮,可得仔细的勘察。

而,值得夸赞的是,河南知府黄德彰,经过数个月的专研,终于弄出了一条长约三十里的木轨。

松木,蒸干,刷油,固定,几乎可以坚持一个月,承担千余次的奔波。

如此,勉强也算是收回成本。

而实验的范围,就是从光化军到邓州,这数十里的距离。

在马夫的操控下,两匹骏马在木轨两边奔走,而马车,则在他们的带动下,不断地向前进发。

由于是两匹马,载重自然多了些,达到了十五石,接近一千六百斤。

骏马奔驰的速度极快,马夫几乎是没有操控,马车就瞬间地奔跑而去,似乎并没有什么重力一般。

三十里,几乎不到半个时辰。

这一番实验,吸引了数千百姓观看,地方的乡绅豪强也纷纷侧目以视。

按照这个速度,不需两日,即可到达洛阳,这可比走路快多了。

“地上铺枕木,上面放木轨,陛下可谓是天纵奇才,如此自然就稳当了。”

黄德彰亲自送皇帝回京,在路上,他连连说道:“只是可惜,木轨还不算坚韧,还需要钻研一些法子,想想秘籍,才能算是真正的弄好。”

“这东西,并不能太着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皇帝全程看完了实验,他可以说是最激动的人了,如今这个木轨,虽然说,运送粮食有些力有所逮,但别的方面却具有极大的意义:

“千次,对于运粮来说不值一提,但却对于运人,可是极好的。”

皇帝颇有些兴奋,他拍了拍黄德彰的肩膀,说道:“一年三百六十天,即使每天两趟,也足以坚持一年。”

“百姓们进京城格外的方便,自然而然,咱们出兵用兵,也是很快的。”

次数上的限制,对于运粮这种重劳力来说,有些不划算,但对于战争,或者战略上来说,反而是极为适宜的。

自古以来,那些起义军之所以能够不断壮大,就是因为朝廷调控不当,无法及时镇压的缘故。

亦或者说,多年来的腐败,让中枢腐朽,内耗加剧,很难及时出兵。

想到这里,李嘉的兴奋竟然突然就消退了。

即使有那么好的运输工具,等到了王朝末期,恐怕就已经被废止了,或许还存在,但腐朽的中枢,也很难利用上了。

该死还得死。

“陛下圣明!”黄德彰此时恍然大悟,他也明白了皇帝的意思,这等利器,对于中央来说,运人更比运粮重要,

“你去办吧!”

皇帝轻声叹了口气,在黄德彰一脸迷糊中,慢慢离去。

回到了洛阳,因为秋税到达的缘故,所以此时的洛阳格外的繁荣,让人目不暇接。

魏仁浦,字道济,是河南卫州人,是周世宗的宰相。

时人评价他清静俭朴、宽容大度。

言语:“一点浩然气,殚精竭虑千里快哉风”。

周世宗留下的三个宰相,范质,王溥,魏仁浦,其中王溥与赵匡胤亲近一些,范质深恨,倔犟,所以郁郁寡欢。

而魏仁浦,则付出努力,直接组织朝臣反抗,但却无力回天,只能染病而亡。

当然,如今赵宋也数载而崩,魏仁浦也算是出了一口恶气,所以活的倒是长久了一些。

六十一岁,可以说是寿终正寝了,

要知道,李嘉之父李维,也才五十左右崩殂了。

终究,李嘉还是见到了他最后一面。

魏仁浦骨瘦如柴,他体型修长,如今却蜷缩成一团,甚为可怜,看着皇帝亲至,他挣扎道:

“老臣这一辈子,位极人臣,可谓是极为荣耀了,但,心中,终究是有了刺,愤愤难平。”

李嘉就看着他,找个位置坐下,摇了摇头,说道:“都已经过去,何故伤恨?”

“老臣不吐不快——”

魏仁浦反而没了平生的豁达宽容,此时显得格外的小气,他紧锁着眉头,满脸伤感道:“世宗皇帝交代下来的江山,竟然让赵匡胤篡去,都是我的粗心大意,让这贼子得了机会。”

说着,魏仁浦又絮絮叨叨说了一阵范质,王溥等人的粗心,以及陈桥之变,自己几人被罗彦环拿刀威胁等耻辱之事。

最后,他握紧皇帝的手,双目透露出最后一点亮光,说道:

“陛下天纵奇才,自南而北,再统了江山,颠覆了乱世,如今已有迎来了盛世,老夫也算是死得其所了。”

“至少,我的子孙也不再担惊受怕那些粗鄙武夫的威胁了——”

至此,他僵硬地躺下,不复言语,眼见是吸气多,呼气少了,皇帝也不由得叹了口气。

一会儿,哭喊声响起,魏仁浦三子嚎啕大哭。

由于魏仁浦之故,二子荫职为郎,虽然才华没有多少,但性情淳朴,仁孝有加。

皇帝见不得这般场面,急忙而去,然后叹了口气,对着几个宰相道:“魏相公一生,宽容大度,在其职,谋其政,可谓是文人典范,谥号,就赐予“文忠”吧!”

“多谢陛下——”这时,魏仁浦长子魏咸美,听到此话不由得拜谢。

如今的文人谥号,首推文贞,唐初的魏征,就是如此,其次,就是文忠了。

而历史上,由于魏仁浦的不配合,死后数十年都没有谥号,这对于一个长相来说是非常不体面的。

而后来,娶了太宗之女的三子,魏咸信,一番恳求,才得来“宣懿”,甚至只能算是较次的中评了。

了却君王事,赢得身后名,这是为文人最大的追求。

“追赠魏相公为中书令,赐钱两千贯,再追其爵为忠容子,其长子袭爵。”

死者为大,对于宰相的尊重,其实就是对于皇权的尊重。

某种意义来说,相权与皇权相辅相成。

当然,赐予爵位,也是李嘉的某种认可。

要知道,文人中,也只有赵诚的鄂州侯,孙钊的康州伯,邓斌的复州伯,以及孙光宪的归州伯,还有胡宾王的忠谦子,李淮的永州伯,王宁的兴州伯。

此七人,基本上是文人之中仅存的七个勋爵。

无他,这些人陪伴李嘉从岭南一直到北方,历经十年,值得这个爵位。

如今魏仁浦离世,又被赐予了爵位,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可能会形成一种传统——宰相死后封爵。

追封子爵,子为男爵,孙为校尉,也算是一种对于荫封的妥协吧!

北宋那种,武夫到死都是节度使,文人随便是国公封王,比如,秦桧,临死前被高宗加封建康郡王,不久秦桧死了,又赠申王。

后来宁宗剥夺,后史弥远又奏复王爵,可以见得,南宋皇帝其实对于秦侩并不憎恨,

魏咸美闻言,大喜过望,忙不迭地再次拜下。

一旁的文人们,也满脸错愕,还能封子爵?这不是有点太过了?

一同而来的武夫们,则面面相觑,其实心里并不怎么在意。

在大唐的爵位中,子爵男爵是最多的,也是不值钱的。

在灭亡北宋后,对于那些地方的藩镇,节度使,军头,基本上都安排了男爵,子爵,粗略的一算,没有一百也有八十,根本就不值钱。

日期:2021-06-17 07:30

最近更新小说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