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體

正文 第81节

热门小说推荐

大环境如此,朱瞻基也没有办法。

汉朝时期,儒家霸占的话语权,士农工商四个等级就已经完全固化了。

工匠比农民还不如,只能算低等人,他们又没有商人有钱,所以他们自己都看不起自己。

整个社会看不起这些搞技术的,他们更多是把这当无奈的命运。没有向上的通道,他们也从来没有想过通过技术革新获取社会地位的提高。

除非是真的理想主义者。

这些烘烤焦炭的师傅,他们知道该如何把煤经过高温烘烤变成焦炭,但是你要让他们说出为什么,他们也不知道。

一切都是老祖宗传下来的,他们也只是遵循经验的指导,从来没有考虑过,为什么煤经过高温烘烤之后就会更耐烧,烧的温度也更高。

在后世,高温炼焦只是基础工业,并且还把焦炭分成了冶金焦炭、铸造用焦和化工用焦三大类。

但是这个时代,根本不可能有这样的工业基础。他们唯一掌握的,只是简单去除煤炭的杂质,进行简单的煤炭焦化。

朱瞻基在前世也没有接触过这些基础的产业模式,哪怕是炼钢的平炉,高炉,他都还亲眼见过,但是炼焦从来没有接触过。

所以,他也根本给不出任何提示或者建议,只能利用目前的技术。

在这里耽搁了一个时辰,那些工匠在朱瞻基面前一个个哆哆嗦嗦,恨不得把心掏出来。

但是他们没有一个人能解决朱瞻基提出的分级的问题。

这样一来,炼焦这方面,也就卡不住兀良哈人。

不过,技术上控制不了,并不代表经济上控制不了。

只要大明掌握了定价权,只给兀良哈人留下不多的利润,他们永远就只能给大明打工。

朱瞻基有些失望地离开了煤山,离开之前,他又回头看了一眼如今并不起眼的煤山。

没有建设紫禁城,这里的规模就不会扩大,几个海子也都没有清理淤泥,不知道还会不会有后世的景山了。

不过,如果大明解决了草原问题,也根本没有必要建设北平了,这里以变成了内地,军事地位也会大大降低。

刚出了煤山,就遇到了迎面而来的李谦。李谦笑容满面,距离还有十几米就抱拳恭贺道:“老奴恭喜殿下,陛下已经下旨,要为殿下选妃了。”

朱瞻基已经满了十六岁,要不是这次北伐,生日一过就会把选妃提上议程,所以他也没有半点惊讶。“想必这次选妃是李太监掌管大礼仪了,还望李太监为我多选几个美人。”

李谦嘿嘿笑道:“老奴来找殿下,也是想要问问殿下的喜好,这样我们在挑人的时候,也能多留意一下。”

按照朱元璋的大明律,皇子皇孙选妃基本就是一拨一拨来。

不过朱棣只有三个成年儿子,都已经结婚了。孙子辈的,除了朱瞻基,最大的朱瞻壑也才十二岁,还不到选妃的年纪,所以这次选妃,基本上就是为朱瞻基一个人服务。

选妃共分八关,第一关是海选,全国范围内选五千人,朝廷支付路费,到京城来进行第二轮选拔。

第二三轮选拔时,宦官们选择一个较大场地,把少女每百人排成一行,按年龄大小排序。一番察看后,把那些过于高矮胖瘦的少女淘汰,仔细察看每人的五官、头发、皮肤以及音色、仪态,只要有一项不合规定,便被淘汰。

剩余的大约两千人会进行第四轮的精选。这一轮,太监们不仅会用尺子细量少女的手足,还会考察少女的步姿与风韵。这一步又会淘汰一千名少女。最终留下的一千名美女召入宫中继续参加选拔。而太监们的使命也至此画上了句号,后面就是宫女和后妃,包括皇帝,皇子们的选拔了。

选妃到了第五关是留宫。安排宫中的老宫娥,将这一千美女们逐一“”。

其体检的严格程度不亚于选“航天员”,通过体检,确定其中的三百人成为入选留宫的宫女。

第六级是晋嫔。这三百名留宫的美女,由皇帝的特派专员详细观察一个月。依据她们的性情言语,判断是否性格温柔敦厚,是否具有智慧并且贤惠。

从衣食住行,甚至睡觉都要观察睡姿,有说梦话,梦游,磨牙,放屁响之辈,都会被刷掉。

据此,再筛掉二百五十人,剩下的五十人便自动晋级为嫔妃。

第七级就是所谓的选三了,由太后或者太妃在这五十个人里面选出三个来。

最后的第八级就是钦定,交由皇帝或者皇子来挑选出自己最满意的那个成为皇后,另外两个成为贵妃。

至于剩下的47人,最后还会再过一遍,如果有满意的,就留在宫中。不满意的,征求对方意愿后,可以直接打发回乡,也可以发配给其他皇子皇孙。

而且,这样的选妃还不是一次,按照惯例,每十年宫中会打发一批宫女出宫,也会重新召入新人,这个时候,还可以再挑选一番。

所以,生于皇室,特别是直系皇室,根本不用愁没老婆,只会愁自己的身体到底够不够好!

进入青春期阶段以后,朱瞻基就详细了解了这个时代的选妃制度。可以说,这样的制度是非常符合他的期待的,唯一顾虑的是,与这个时代的女人到底能不能有共同语言。

不过,通过薛掌闱,春夏秋冬四女,还有孙氏改变,朱瞻基也放宽了心。这个时代的女人就是以男人为天,特别是他又是太孙,所有的女人都是百依百顺,曲意奉承。

哪怕她们的见识少一点,但也是可以培养起来的。

如今的这几个女人,在朱瞻基的影响下,都表现出了与这个时代不相符的宽阔眼界和见识,因为不这样,她们就不能走进朱瞻基的内心。

特别是今年也已十六岁的孙氏,更是将自己的所有精力,都用在了迎合朱瞻基的喜好,学习如何做好一个皇后上面。

孙氏是山东邹平人,少年时期就颇有美色,闻名邹城当地。她的父亲孙忠,是永城县的主簿,因此与朱瞻基的外祖母彭城伯夫人相识。

彭城伯夫人也是永城人,她时时出入宫廷,说孙忠的女儿非常秀丽贤德,将之介绍了给了皇室。

永乐八年,也就是四年前,朱棣认为可以考虑为朱瞻基选妃子了,遂令孙氏入宫。

孙氏虽然实岁才十一岁,但是秀外慧中,端庄娴静。朱棣对她比较满意,即赐名孙娴,并且令太子妃张氏教育她宫中礼仪。

也就是说,孙娴从四年前,就被以未来皇后在培养了。

说起来,朱瞻基和孙娴算得上是青梅竹马了。但是对于端庄漂亮的孙娴,朱瞻基没有像原本历史中那么宠爱。

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方面是朱棣原本想让朱瞻基娶孙娴当皇后。但是后来却想让朱瞻基跟锦衣卫加强联系,所以后来选妃的时候,挑了锦衣卫百户胡荣的女儿当皇后。

另一个方面则是孙娴生的儿子朱祁镇,是导致了土木堡之变的罪魁祸首。

虽然有些心结,但是朱瞻基知道这一些怪不了孙娴,朱祁镇败家,也是因为他自己死的太早的原因。所以他对孙娴也还过的去,平时都是当妹妹一样宠爱着。

最近更新小说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