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放在几年前,王夫之少不得一通冷嘲热讽,如今却柔和了许多,解释道:“东瀛此国,照太祖皇帝说来那是‘狼子野心’。再从史书上看,白江口之战后有遣唐使,可见其人果然如狼,强时噬人,弱时摇尾。如今东瀛势弱,困居东海,仿佛与世无争。一旦其得势而起,必要侵扰朝鲜与我国东南。”
皇帝在王闯已经是个半神之体,听了王夫之的解说,理所当然认为皇帝的确有此远略,连连颌。
魏鹰心中却是波澜起伏。
如果如王夫之所言,朝鲜如此重要,一旦开打就是灭国之战啊。
但凡能够参与灭国之战的将领,哪个不是名垂史册!
“先生,朝鲜一向是华夏属国,又有太祖皇帝不可征伐之许,朝廷未必会动用大军攻伐。”魏鹰道出了心中疑虑。
“未必需要大军攻伐。”王夫之道:“朝鲜李氏自立国以来,内乱比外患还重。只要他们内患一起,自然有用兵之需,军门只需严阵以待便是了。”
“这般等要等到什么时候去?等到人参能入药么?”王闯不满道。
王夫之由此知道王闯当时没反应过来自己在戏耍他,心中偷笑,脸上却一本正经道:“欲成千古之名,等等又何妨?姜尚等到八十岁,方才等来了周文王。大约成就越大,等得越久,故而有大器晚成之说。”
“先生说得的是。”魏鹰道:“可惜我却未必等得了。如先生所言,陛下放我在这里是为了观我才能。若是我一味等下去,陛下知我无才无能,岂不是就要将我罢免了么?”
“陛下是个见微知著的人,未必要立下战功才能展现自己的才能。”王夫之道。
“我一介武夫,除了打仗还能做些什么事,让陛下知道我的才能呢?”魏鹰愈好奇道。
王夫之道:“非但可以展现才能,说不定还能让陛下惊喜一番。”他也不卖关子了,继续道:“陛下手下不缺能打胜仗的将军,而历代能见险要,明计谋的名将却不多见。军门眼下缺兵少将,不宜激进,却可以在这舆图上,一展所能。”
魏鹰端坐不动。
王夫之起身走到魏鹰身后的舆图前,自取了木鞭,在朝鲜都城汉阳西北面轻轻一点,那里有个大岛,正是朝鲜的著名流放之地,以及遇敌逃避之地——江华岛。
“此岛距离汉阳不过百里,多丘陵,田土肥沃,能产稻米。”王夫之道:“而且该岛南北长五十里,东西长三十里,足够吞下一支大军。”
“先生的意思是……”魏鹰道:“先占此岛?”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王夫之道:“学生浅薄,想不出伐谋让朝鲜割让此岛的办法,只好伐交了。若是由大明要朝鲜献岛,你说朝鲜国王会不会答应。”
魏鹰点了点头,彻底明白了王夫之的意思,道:“先生是要我题请陛下,命朝鲜割岛。以此也能显见我的战略之才?”
“正是。”王夫之心中补了一句:若是陛下同意,则证明你这一手得售。若是陛下不同意,对他攻略朝鲜的判断就有些偏颇了。
无论朝鲜肯不肯割岛,对于魏鹰和大明而言都没有任何损失。若是朝鲜割岛,大明水师在东面多了一个基地,大明的商人也能前往江华岛,直接收购朝鲜的各种特产。大明的商税关口,又能再增加一个。
魏鹰分析了利弊,又请王夫之帮忙起草文书,拿捏措辞。这文书分了两份,一本呈递通政司,请求大明索要江华岛作为提督朝鲜军务总兵官的驻地,以便从大明运送补给、兵员。另一本送呈朝鲜国王,表示大明不忍增添朝鲜百姓的负担,意欲自备军粮补给,但苦无屯驻之地,请以江华岛为行辕。
前一封送呈皇帝的文书内,行文如刀,字字见血,整篇文章写得是刀光剑影,仿佛恨不得明日就提兵荡平朝鲜八道。后一封却写得温暖如春,细风微醺,展现了大明对藩国的理解、关爱和怜惜。
魏鹰和王闯这等粗通文墨的人,读了之后都觉得写出了神魂,对王夫之的评价愈高了一层。
“陛下,朝鲜国方面的飞鸽传信。”柳如是拿着信笺,走路带风,将其递给了徐梁。
孩子越来越大,徐梁越发的将时间用在嫡子的培养上,孩子似乎并不惧怕这个总是板着脸的父亲,父子二人的亲自游戏玩的很是欢快。
待看见柳如是入殿,小家伙拍拍徐梁的脑袋,从脖颈上下来,徐梁变明白啥情况,摸了摸准备自己去玩儿的小家伙的脑袋,示意他可以去找皇后玩耍,自己则带着柳如是进了偏殿书房。
在旧时代,飞鸽是一种非常传统的情报传递工具。
而为了获取敌方情报,各方曾经训练海东青,对飞鸽进行打击截获。甚至神射手或者火铳手,也可以对飞鸽进行抓捕。
所以飞鸽传递信息的局限性很大,重要性较高的信息,一般不敢使用信鸽传递。
不过作为一种重要渠道,飞鸽在大明依然保留。
几乎每个驿站,每个情报所都会一定数量的信鸽,以备不时之需。
今日朝鲜国方向,使用的却是飞鸽,这让柳如是很好奇,毕竟在大明帝国情报系统越发完善的今天,使用信鸽的次数越来越少,而这种直接飞到皇宫的更是少的不能再少。
徐梁接过信笺,则明白,这大抵是什么公开性比较高,但是知道越快越好的情报。
朝鲜国国王李倧于建兴四年五月初八薨了。
李倧此人一生命途多舛,在他治下的朝鲜国也一直处于动荡之中,在大明帝国和清国之间,不断的摇摆和动荡。
而他本身也是通过政变获取的国君之位,这一点在朝鲜国非常常见,但是对于大明来说,却非常不喜。
甚至当时袁可立当时对此事表示极度的愤慨,若不是时局败坏,大明自顾不暇,肯定会起大兵进贡朝鲜,让他们正本溯源。
然而从国家利益上来说,李倧篡位对大明其实是有利的。
首先李倧的上一任国主是光海军李辉,此人也是造反份子。
按照道理来讲,李辉不具备继承国主的资格,在他上面李松扑街前,留下了一个嫡子。
然而李辉懂得韬光养晦,名声极好。
后来,爆发生壬辰倭变,朝鲜国覆灭,神宗皇帝派遣天师援朝,李松将朝廷一分为二,自己带着大批官员逃到了大明辽东,册立光海军军世子,让他留在朝鲜抵御日寇。
表面上非常荣耀,实际上则是拉出来垫背的炮灰。
只是李辉却坚持下来,并在百姓心中留下很高的威望,为日后继承王爵奠定了基础。
在另外一方面,神宗皇帝与朝臣政见不和,导致大明朝爆发了赫赫有名的国本之争。
当时文官对于长幼非常敏感,数次拒绝了李辉袭爵的请求,这导致李辉深感侮辱,对明朝心怀怨念,与建州女真秘密交好。
而起兵造反的李倧却坚定站在大明一方,即便丙子胡乱之后,被迫与黄台吉签订合约。成为清廷的藩属国,他仍然心向大明。
单从朝鲜王位复杂的继承上看,就会现大明的士大夫其实不管国家利益如何,意识形态才是最重要的。
日期:2020-07-29 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