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體

正文 第1054节

热门小说推荐

刘大壮一听,忍不住道:“你跟官军打过仗?只伤一条腿算是运气了。”

“哪敢是官军!”周哥吓了一跳:“是其他的贼寇。那是好几年前的事了,你知道鲁西剿匪的事吧?”

“好像听说过。”

“那时候山里都是贼寇土匪,谁都不服谁。”王家哥哥喝了口酒,吐气笑道:“结果皇帝天兵一来,都乖乖归顺了。当时想着还心有不甘呢。如今看看却是三生有幸,能过上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安稳日子。”

“周哥成亲了?”刘大壮问完就觉得有些失礼。这王家哥哥看起来都四十开外了,若是在没成亲,岂不是骂人家老光棍?

王家哥哥果然撇了撇嘴道:“嘿,你这话听的,我都说了有老婆孩子,还问这儿!”

刘大壮脸上一红,道:“小弟不会聊天。”

“哈哈哈,当兵当的吧。”王家哥哥大笑起来,又问道:“你呢,家里给说媳妇没?”

“还没。”刘大壮又苦恼起来了。如果不当兵,恐怕孩子都会到处跑了吧。

“不急不急。”王家哥哥道:“现在谁家不赶着把女儿嫁给当兵的?听说你们在辽东打过仗的,都有一块地?”

“我是二军的,去的晚,只有一百五十亩。”刘大壮说得有些心虚。一百亩的基础地,五十亩的服役年数地,他等于拿的是最低一档。当了五年兵,竟然连个士官都没有混上,刘大壮对自己也有些不满。

那王家哥哥却是惊叹道:“这么许多!啧啧,你咋不留在辽东呢?”

“爹娘都在老家,反正辽东那地就算不种也有地息。”刘大壮优越感油然而生,将辽东农垦公司帮着种地的事说了。

“啧啧,难怪现在人都说到了辽宁饿不着。原来都是在帮你们种地啊。”王家哥哥叹道。

刘大壮不知道该如何应对,呵呵笑了笑,又问道:“去辽东的人多么?”

“多!怎么不多!有地有饭吃哪里不去?”王家哥哥道:“我小舅子一家去年把山东的地卖了。就几亩山地的钱,在辽东买了三百亩的好地!那土都能捏出油来!”

刘大壮自从拿了辽东的地之后,特意去研究过的土地,比在家时候还要上心。他知道虽然辽东的土地看起来比别的地方发黑发油,但真正上好的黑土却在沈阳还要往北一二百里,几乎就在海西了。

因为东虏逃到了海西,所以那片地方并不太平,是重点的屯戍区,地价低得几乎白送。

“那小子也是个狠人儿。”王家哥哥感叹道。

“辽东也就冬天冷点,其他也都还行。”刘大壮安慰道。

王家哥哥没有说话,显然是陷入了沉思。

刘大壮又问起了赶车的营生,想着日后自己若是吃不了下田的苦,大可以也买辆车给人送货。非但可以到处跑,还饿不了饭。

“这活计的确可以做。”王家哥哥说起赶车的生活,却也一腔感慨:“尤其是路修得好的地方,那走起来叫个舒坦。不过也挣不着大钱。人家大商号都有自己的车马行,不用公车。这车这马养起来都是开销。万一路上再坏了,那可就赔大了。”

“公家抽头么?”刘大壮又问。

“倒是不抽,不过若是不小心运了违禁品给查出来,这饭碗可就砸了。”王家哥哥指了指后面:“所以我都只接公家的活,好处是不怕查。坏处就是没人押车,不管饭。哈哈。”

刘大壮听了,心中暗道:看来哪一行都有个门道,这活计未必自己就能干得了。唉,日日盼着退伍回家,可回家之后又能干什么呢?难道真的得下地干活?自己也吃不惯地头的苦啊!

再说了,家里的地有父母料理已经足够了。自己参合进去也是打打下手,过几年等小狗子长大了,家里父子三人三个壮劳力,那地也不够吃啊。唉,早知道还不如留在辽东呢。海西那边虽然更冷些,但是地好,有便宜,该换过去。

刘大壮心中暗暗后悔。

“这一路的饭我管了。”

刘大壮决定还是多问问如今乡间的情形,感觉这五年间家乡的变化实在太大了。

王家哥哥也不推辞,赶车的动力越发足了,话篓子一开,侃得刘大壮头晕目眩,眼花缭乱。

由东向西走了约莫半日,路上的行人和车马也逐渐变得多了起来。

新皇反攻北地燕京,重新夺回神都,将满清赶出中原大地,重新派遣清廉高效官吏,虽然收取的税收不少,但大多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有积极改进各项生产、生活技术,这导致中原的元气在迅速恢复。

沿途,两旁不时能够看见许多民间自己开办的饭馆、酒楼。

这些靠近民居挂着巨大的木牌,上书食宿二子,百姓脚步匆忙,却并无惶惶之色,已经重新展现大国气度,展现出一副太平经向。

不过对沿途的民宿,周家哥哥表示的非常嗤之以鼻,告诉他这些人都是精明人,虽然不至于市侩过分,但是价钱并不便宜。

一直到了一家驿站,才勒住了马车。

叫火车过来清点货物,留下凭证,然后用驿站的大锁,将车厢门锁住,车入库,马匹则是牵到后院洗刷吃料。

“此地之前乃是官家的驿站,干净、饭菜量足,而且价格不贵,据说是有财政补贴的,出门在外,能省则省。”周家哥哥对刘大壮解释道。

刘大壮心里明白,此地比起先前的客栈,虽然服务态度还算是可以,但是配置确实落后了一些,一如之前从军时,那些官家衙门。

驿站改革也是皇帝新政的一部分,但是两极分化非常严重。

在繁华商路上的驿站,很多人抢破头也想要,而对于偏远地方的驿站,却是半死不活,入不敷出,只能靠朝廷拨款度日。

徐梁原本有意投入皇家资本,由皇家成员出人管理,打造大明最经济的连锁酒店,其实并不是很高明的想法。

站在大明帝国的高度,有限的资金,肯定要投入到更多的关乎国计民生的领域。

经营驿站、酒店实在是处于没人接盘的情况下而采取的下下策,既然有人愿意接盘经营驿站,那么正好让朝廷借此收取资金,贴补亏损区域的驿站。

这样一来,减轻了朝廷的负担,同时也盘货了驿站。

刘大壮跟着车老板进入驿站,回想起当初自己追随王勤才投奔军旅,住的那个破败的客栈,心中不绝的反差极大。

刘大壮跟着车老板进了驿站,回想起当日自己投军时住的客栈,心不免觉得反差极大。这里虽然与那些沿途的酒店差许多,但是也做到了起码的窗明几净。

几队客商聚集在一桌,安静的享用着餐食。也有几桌,轻声议论着商业情报,谈论着哪里有更好的发财机会。

大明人虽然在战乱中走出来,但彼时的商旅,依然保持着几分谨慎的性子,做事情倾向于抱团、务实,最忌高谈阔论,也十分讨论卖国,逃税。

因为赋税是个好东西,虽然每次拿钱的时候都很痛苦,但是朝廷的税银从来没有白收的,大家能够明显感觉大明的商业环境越来越好,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大明挣钱的机会越来越多。

日期:2020-08-04 07:27

最近更新小说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