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體

正文

热门小说推荐

“现在,”徐梁跳过了宣宗册封安南国王的历史,“现在我们要将这块土地收回来,这里自古以来就是我华夏领土。”

小家伙点了点头,跟在一旁说道:“我们大明的领土,每一寸每一里都要收回来的。”

“山地第一军和滇兵已经从安南的西北角刺入,主力作战兵力四万人。”徐梁突然考校道:“在咱们大明前面再前面的是什么朝代?”

小家伙轻轻掰着手指。喃喃道:“……隋唐五代宋夏辽,金元明来十九朝……是金!”

“金不算朝。”徐梁纠正道:“蒙元之前,我华夏法统在宋呀。忘记了么?”

小家伙轻轻拍了拍自己的脑袋,咧嘴嘿嘿一笑。

徐梁继续道:“宋朝熙宁年间,安南偷袭钦州、廉州、邕州,并在邕州屠杀军民六万人。所以宋神宗以郭逵为主将,派兵反击。”

“最后谁赢了?”小家伙问道。

“你猜呢?”

“安南人乱杀人,这是无道,肯定是他们输了。”小家伙很认真地回答道。

徐梁有些意外,问道:“谁跟你说无道就会打败仗?”

“孟子说的。”小家伙答道:“不过是先生转述的,孟子本人没来。”

皇长子没有到出阁讲学的年纪,所以识字的任务归于宦官和女官。

徐梁让黄道周回京,一方面是因为他在士林的声望,另一方面是他的书法不错,可以给小家伙启蒙。

“打仗胜负有多重因素,并非道义一条。”徐梁的木鞭指向北方:“如今这一大块地方,在北宋熙宁时候都是辽国的地盘。宋朝对南面用兵,辽兵就要打宋朝的北面,这就成了两面作战。再加上西北的西夏,宋朝就要三面用兵,怎么都吃不消的。”

小家伙的眼珠子在地图上转了又转,怯生生道:“还好现在没有了。”

“这是大战略,对宋很是不利。”徐梁道:“在具体环境里,安南国时疫横行,瘴疠极重,宋军因为染病而死的战士就近乎一半。所以最后这场仗并没有彻底打出输赢,而是双方言和。”

“那些人岂不是白死了?”小家伙惊疑地看着父亲。

“的确。”徐梁道:“而且道义没有得到伸张,人民没有得到补偿,军队没有得到荣誉和士气,蛮夷没有得到惩戒……大宋亏得很厉害。”

小家伙皱起了眉头,不知道在想什么。

徐梁继续道:“所以打仗的事一定要慎重。但是慎重并非逃避。因为宋朝的教训,我朝文官有些矫枉过正,一方面害怕打仗,另一方面又不肯说和认输。这都是不对的。在条件允许的时候,能打则打;条件不利于我的时候,能不打则不打。”

“爹爹,那现在咱们可以打安南了么?”

“当然,因为条件已经对我朝很有利了。”徐梁笑道:“而且很快还有两支大军会攻向安南。”

徐梁对小家伙说完,转首一直等候旁边的女官,道:“宋交熙宁之战值得总结教训,让下面做一个专题。”他轻轻点了点太阳穴:“我记得交趾罢省之后,作为藩国还很不老实,几番扰我南疆,这事让周衡找一下,向国人说清楚。”

女官知道这是皇帝陛下对攻伐交趾进行舆论战了。等铺天盖地的宣传攻势打开,顾君恩出兵安南就有了道德优势,就算有人发出反对声音,也会被人指为“秦桧”之流。

若想在一片野地彻底根除杂草,唯一的办法就是种上麦子。

这说法对于人的思想也是一样。

徐梁前世只是个丨警丨察,这辈子就算看了点古籍原典,也不过就是应景而已。铁杵能够磨成针,木杵只能磨成牙签,以徐梁的资质,就算再活一辈子也不可能成为思想家。

既然不是思想家,要想让别人接受自己的思想,那就只有一个办法:从前人的思想中截取一部分,种植在百姓的头脑中。

在没有经历过亡国之痛的位面,要想铲除儒家思想是不可能的。好在孔子死后,儒家分了十八派,各弟子贤人皆成一派,所以不用担心没有素材可取。徐梁所取的素材就是大部分的“公羊儒”,也就是汉武帝所选取的“麦子”。

公羊儒在儒家中属于较为偏激的思想,其中核心就是“大一统”、“张三世”,以及“大复仇”。

大一统非但指国土,也指人心,但公羊儒在魏晋之后就成了“绝学”,传承湮没不可查,所以本身不具备呼吁“大一统”的能力。

徐梁最喜欢的是“大复仇”。

当年汉武帝以此推动了对匈奴不死不休的征伐。今徐梁发动北方攻略,也是基于对蒙古人的大复仇。眼下征伐交趾,也是报成、宣时候的国仇以雪耻,能够轻易占据道义制高点。

而且交趾立国源自秦室赵佗,以及他所率领的大秦百越军团,从根源论属于诸夏一脉。然而这支诸夏竟然变为蛮夷,而且还反过来侵略诸夏,屠戮华夏子裔。这简直比蒙鞑、胡虏还要可恶!

如果说宋朝的仇轮不到明朝来报,但华夏之耻却是每个华人都不得不承负的。

现在大明的识字率恐怕是千年以来最高的了,国家的声音可以传递到每个村落,舆论战的优势越发显现出来。而且安南米在这些年间已经流散到了华夏各地,谁都知道安南是个水土丰茂,一年两收的产粮重镇。

如果能够收复交趾,岂不又是一个河套!

交趾一地,徐梁又没去过,后世史书提及的也不多,所以对于徐梁来说,他只是个空洞的概念,甚至很多时候,徐梁根本分不清楚,到底是宋朝时北犯,还是成宣时候的北犯。

不过这并不重要,只要想打你,总能找到理由。

大明的资料库太完整了,锦衣卫的案牍库里记载了太多的安南的事情,略微一查询,便发现这个狂妄的小国,仅仅是从洪武朝到万历朝之间,冒犯劫掠大明州县接近百次。

一个蕞尔小国,竟然敢冒犯天朝上国,简直罪不可恕。

报刊部门在发动报刊的宣传攻势之余,还花重金,请江南的数位花魁,演艺大家,专门讲述,朱能出师未捷身先死,张辅临危受命平安南。

至于安南冒犯大明,屠杀大明百姓的桥段,更是数不胜数。

不知道多少茶馆里的留声机里,开始播放朝堂上,御史大人们朝会时,批判安南的声音。

这些饱读诗书的士大夫骂起人来,都不用带脏字,就能将安南的君臣骂的体无完肤。

喝茶的百姓,只能听个大概,即便是当过举人的夫子,甚至都不能听明白这些御史大人的微言大义,但是大体懂得,安南无君无父,寡廉鲜耻,大明不揍他,简直对不起大明十几代君主的励精图治。

至于那些云集在茶馆听新闻的商旅,头脑聪慧,立刻搜集夹带里的银票,准备大干一场。

最近更新小说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