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论坛上的“挺儒”“非儒”其实根本不知道何谓“儒”,也不清楚儒学到了王阳明之后的意义所在。任何一种社会形态,都不可能脱离其本身的哲学思想而**存在。而正是阳明心学,揭开了晚明江南的开放之风。
“先生借一步说话。”徐梁等刘宗周换气的机会,拉着刘宗周走到一旁。
刘宗周瘦弱的身体竟然生出一股巨大的反抗之力,道:“陛下恕罪。臣实在不知天子与大臣有何议论不能为天下所知。”
徐梁苦笑,道:“也没甚么,只是私下疑惑不足为外人道罢了。”
“若此,”刘宗周跟着皇帝避开一步,转头对个史官道,“皇帝言行,不可遗漏。”
负责记录起居注的史官颇为羞愧,在儒学宗师的气场支持下,大步走了过来,站在徐梁和刘宗周身后,侧耳聆听。
皇帝的言行举止都逃不过史官的耳目,而且他还不能看自己的起居注。只有等他驾崩了,这些起居注才会被拿出来成为修撰的底本。
如果皇帝生前偷看起居注,甚至施加影响力进行修改,势必会贻笑后世。
“先生看过朕的书么?”徐梁问道。
刘宗周心中腾起一股凛然正气,抱着“文死谏”的心态答道:“陛下博学通达,蔚然大观,可惜终究涉猎也博,精深不足。以陛下资质若是专心义理,用功不缀,虽古贤人未能及也。”
“先生客气了。”徐梁问道:“朕知道天下人不能只学杂学术数,但也不能所有读书人都只学大学义理。朕只想问一句,先生的抱负可是让天下人结为尧舜?”
在徐梁前世因为著名的百年国耻,在华夏子民的心中留下了极深创痕。因为这道心理创痕久久不能痊愈,所以就需要有人背黑锅。适逢五四干将们需要铲除人们脑中的故有伦理,好为全盘西化腾地方,所以孔丘就是最好的人选,儒学也就成了腐烂不堪裹尸布。
徐梁作为一个功利主义者,前后两世对于“哲学”这种上层建筑都是不感冒的。对于前世而言,不懂哲学并不影响他带领团队创造盈利,但是对于一个国家领导者来说,对待哲学的态度就显得至关重要。
现在放在徐梁面前的只有一个选项:儒学。
中国哲学到了明代,诸子百家早就没有了传承,一切能够被利用的思想也都被吸纳进了儒学大门。徐梁最多能做的只是在儒学内部进行选择,关学、晋学、阳明心学……以及心学之中的诸多流派。
以徐梁看来,这些儒学流派差异虽大,但对自己的新明朝建设都没有明显阻碍,无所谓让哪一派成为显学。
唯一的问题在于儒学对世俗大众的态度。
如果说儒学最大的问题,那就在于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儒生们自己不希望成为“愚者”、“小人”。所以就不愿让别人成为“愚者”、“小人”,恨不得天下人都成为尧舜。
这看起来很高大上,其实很霸道。
首先,定义君子小人、贤与不肖标准的人是他们。
其次,选择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是每个自然人生活环境和阅历决定的。妄加以道德裁判,这本身就是不道德的。最后,自然界有各种飞禽走兽,机器里有大小零件,这是事物的普遍规律,为什么到了人类社会就得各个都是圣贤君子呢?
正是因为这种思想,使得儒学昌盛之后,与其说是在选择能力强的人当官,不如说是选择“政治合格”的人当官。事实证明。史上杰出的哲学家、文学家,未必都能成为合格的事务性官员。
刘宗周虽然不精通官场语言,但这个问题也可以算是一个哲学问题。他脑中思辨片刻,道:“若是王化盛行,天下大同,人人皆是君子贤人,固然是我辈抱负。”
徐梁摇了摇头:“刘先生,君子远庖厨。然否?”
“君子见其生而不忍见其死,此所以远庖厨也。”刘宗周答道。
“若是人人皆是如此。谁来烹饪?”徐梁追问。
刘宗周语噎,暗道:真要是到了这种教化程度,就算吃素也是让人心神愉悦啊。
“所以朕以为,这万物万法都当有节制,而不可过于极端。”徐梁轻语道:“朕身为天子,乃是是奉万民之望,承社稷之中。凡事自然以民为本,以国家为上,不敢稍有懈怠,钱、报刊都是小问题,只是朕希望儒学能够更多起到洗涤民心,教化万众的作用中来,而不是一教破万法。朕以为,最好儒学能够以大唐时为榜样。”
“大唐么?”刘宗周细细咀嚼圣人的意图。
唐朝攀了道教的亲戚,所以有唐一朝,道教是国教,儒学虽然是天下显学,但是影响力仅限于精英知识分子。彼时佛学、西学大行其道,儒学的影响力其实被大大的弱化了。
“陛下对儒学到底有何等成见,已经到了要灭儒的地步?”刘宗周不堪忍受,身体忍不住颤抖起来。
徐梁却不以为意的说道:“朕并非是有所成见,而是希望天下百姓皆能安居乐业,大明帝国能欣欣向荣,国势昌盛,有唐一朝,儒学虽然繁盛,但对百姓约束也最小……”
“故唐乃是中古蒙昧之时,而宋有程、朱之发展,乃是我朝理学大兴,此乃大学日新之义,我朝教化之功,陛下为何不明儒学之重,偏要倒行逆施,以唐为上?
唐朝宫廷祸乱,国家动荡,阉人横行,藩镇割据,便真的好么?没有儒学作为依靠,国家便能稳定吗?李唐覆灭之时,道学可有帮助,佛学可曾强国?
儒学有问题,我们去修正,去革新便是,为何偏偏要儒学去降低影响力,儒学才是我等华夏子弟之根,说抛弃就要抛弃吗?
陛下就不需要去想想,儒学可以在华夏盛行几千年,时至今日,便真的不行了吗?道学也好,佛学也罢,谁管天下大一统,谁在乎天下大同?陛下须知,服章之美,谓之华,礼仪之大,谓之夏。”刘宗周一番抢白,竟然直接打断了徐梁的话。
徐梁立刻发现了自己的错误,自己竟然跟一个狂热的儒家信徒去讨论问题。
而且人家还是真正的大儒,耍嘴皮子自己如何是对手。
“先生当知民间盛传海瑞饿死女儿的故事吧?”徐梁换了个例子。
传闻海瑞的女儿只有五岁大,因为接受了家中男仆给的饼,被海瑞责怪,不饿死不是自己的女儿。于是,海瑞的女儿便整日哭泣,死活不肯吃东西,最后活活饿死。
刘宗周显然听过这个故事,反而被陛下气的发笑。
“陛下何其缪也,这等故事,国中愚民拿来说笑也就罢了,您怎么也会当真,海瑞行事虽然偏激,却也是陆王心学传人,海瑞文集臣也有所涉猎,海瑞本身就儒学之窠臼就有所批判,更多次劝告民间百姓,不要溺死女婴,他如何会做这种事情?依臣所观,此事多半是张冠李戴罢了。”
日期:2022-03-30 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