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體

正文

热门小说推荐

刘宗周与皇帝问对之后,对皇帝在经义学问上的底细已经十分清楚了,而且又从翰林故交中知道皇帝真正求学还是听吴甡讲了点。他摇头道:“今上最让人诧异的便是这点,恍若天成。”

黄宗羲不解。

“要将圣人言行付诸日用,这份功力谈何容易?”刘宗周道:“多少所谓名儒,口上论理则辩才无碍,事上见性则蒙昧不明。我观今上并不曾习得章句,且杂学斑驳,不见大道,但行事言论,常暗合圣教真意,岂非天成?”

徐梁前世虽然没有钻研过儒学礼教,整个社会也缺乏这样的大风气,但儒教思想已经深入到了每个人骨髓之中,对所有中华儿女的价值观、人生观都隐隐作用。甚至于许多叫嚣着反儒反孔的斗士,他们本身用的也是儒生的思维逻辑,并未见有新意。

对于在国子监教育皇子一事,徐梁本人也没意识到与儒教有什么关系,更没想到“不迁怒,不贰过”。

他当时脑中很简单,男子汉大丈夫就要承担责任。品味自己种下的果子。

仅此而已。

这不但在明代是正确的思想,在徐梁前世也同样被人奉为真理。恐怕只有愚夫愚妇会亟亟将孩子抱起来,然后装模作样敲打树根地板,哄孩子高兴。

“师尊似乎并不以此为幸?”黄宗羲道。

“不迁怒,不贰过的并不只有颜子,还有秦穆公呢。”刘宗周说着。看了看窗外,又道:“今上迟迟不开经筵,非是好学之君。规谏天子正是我辈应尽之责,恐怕日后君臣未必相得。至于储君,还是要从小教育,以期成为一代明主。”

黄宗羲点了点头。

“既然陛下要我推荐讲官,内举不避亲,我打算荐你为日讲官。”刘宗周道。

黄宗羲顿时觉得自己肩头担子沉重,深深一躬。道:“弟子必当竭尽所能,引导圣天子陛下掌经典,明大义。”

刘宗周点头赞许道:“如此甚好。天色不早了,你也早些回去吧。”

“是。”黄宗羲应声而退。

徐梁回到宫中的时候,朱慈烺听说了国子监的事情,急着要看小外甥是否受伤严重,对于找老师的事情,反而不怎么关注。

徐梁回宫之后,还要处理政务,所以对于关心小家伙老师问题的人,只有皇后了。

还好刘宗周办事效率极高,这也是因为他有足够多的弟子服其劳。半个月后,一份新鲜出炉的名单就送到了皇帝手中。

黄道周的名字位列最前。

虽然刘宗周与黄道周有了间隙,但外举不避仇,刘宗周对黄道周的人品学识都是极其相信的。

在黄道周之后,是左右春坊官,刘宗周推荐了弟子陈确、黄宗羲、张履祥出任。担负日讲重任。虽然黄道周为主讲官,但具体讲课内容还是由日讲官负责,就如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的区别。

再往后则是一些翰林,或是陪讲或是旁听,都是小有文名的才子。

这份名单到了徐梁手里。很快就面目全非。

因为皇帝陛下用不着这么多讲师。

“这是皇长子第一年的课程表。”徐梁让程贵妃取出一张表单,道:“刘先生推荐的人,只能担任语文、书法和历史这三门课。”

“臣所举荐者,皆一时俊杰……”刘宗周不可置信地接过课程表,只看了一眼,就愣住了。

“陛下,‘社会实践’是何意?”刘宗周当然知道“社会”,但是社会实践又是什么东西?

在大明,社会就是结社、聚会。

社有书社、琴社、画社、诗社……种种不同。会有临时雅集,有长期的定会。但这些都跟圣天子扯不上分毫关系。

“朕所谓的社会,是指大明民生百态所集合。”徐梁道:“要让皇子知道一个大钱买几个包子,路上遇到有人斗殴该去找哪个衙门,户口是怎么回事,有何等好处……总之要让圣天子知道民间百姓从生到死都是如何过的。”

听闻徐梁所言,刘宗周颇为感慨说道:“这确实是个不错的课程。”

“如今的士大夫皆是忙于政务之人,私人生活与底层社会的接触不多,让他们来教育,恐怕孩子什么都学不到,所以这门课是由内官来教授的。”徐梁说道。

刘宗周颔首表示认同,别说是朝臣了,就连他对这些都是一窍不通,别看儒家讲大道理一套套的,但是真的是说务实,大多数读书人连大米多少钱一斤都不知道。

“数学很简单,左右不过是加减乘除,后期可能还会加上一些复杂的运算,大一些还会有函数和极限。朕也安排了女官来教导。”徐梁继续说道:“每日下午的体育课,其实就是身体健康和军事素养的培育,朕会选拔军中的教官,教他骑马射箭,强身健体,做简单的军事启蒙,至于自然嘛,朕从京师大学堂、帝国工业大学等大学聘了几位教授为他传授自然万物的规律。”

刘宗周听着直皱眉,别看讲述道理的时候,刘宗周可以将皇帝说的哑口无言。但是真的实操的时候,他也知道,儒家的问题太多了。

孔夫子当年所言的君子六艺,缺点太多了。

因为时代在发展,很多事情,儒家根本就做不了。

很显然,儒家必须对自己的文化体系、教育理念做革新,不然根本无法跟得上时代的变革。

老夫子不是个迂腐之辈。

一个皇子他们都教育不成人才,更不要说大明的诸多学子了。皇帝可以调动朝廷的资源培养人才,那国子监呢?

国子监有啥?

即便是调动出资源来了,培养出来的人才,还是儒家学子吗?

身为君主,儒家有问题,那是儒家的事儿,跟他没关系。

反正他的安排就是这样。

刘宗周眼下也能认可皇帝的选择。

语文是听说读写的根本,可深可浅;历史是春秋百代的评述,字蕴褒贬;书法一者是人心映物,一者也是修身养性的好路径。此三者只要由正派儒臣来教,足以保证皇长子不会走偏了。

“陛下,臣以为殿下还少了一门功课。”刘宗周道。

“哦?什么?”徐梁觉得自己已经给儿子布置得很完善了,涵盖了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

“礼。”刘宗周道:“子曰:不知礼,无以立也。”

“这个,他在宫中已经学了很多规矩了。还需要单独开课么?”徐梁问道。

刘宗周道:“陛下,若是只学规矩,则日近腐儒。礼中自有深意,上承先民日用百态,下启圣贤修养心性。非但要知其然,也该知其所以然。故臣以为此课不能少。”

徐梁点了点头,又扫视了一遍课程表,琢磨了一下,后世的小学生启蒙,确实是有思想品德教育的,当即说道:“既然如此,可以派个治礼经的儒臣担任历史讲师,糅合一起讲吧。”

最近更新小说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