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體

正文

热门小说推荐

等皇帝彻底走了,方书琦才将三个儿子唤到书房,自己往太师椅上一坐。见三个儿子垂手侍立,目不敢抬,气不敢喘,倒都是好孩子,却少了一份灵性。他悠悠道:“你们可知道今日来的这位君子是何人否?”

几个儿子都陪着吃了饭,但是没得父亲允许,谁都不敢说话。席间徐梁与方书琦也只是谈些风月。基本没有多说什么。这三人放着胆子猜,也就是亲王、郡王之类。因为如果是朝中大臣的子侄,他们肯定是见过的。

“他便是今上。”方书琦叹了口气。沉声公布答案。

这的确令人失望。长子已经三十过半了,最小的儿子也将近而立,观人望气之术却如此不堪。想来国朝三百年,宰执之家难出宰执。难道是因为公心?实在是家中犬子不堪造就。只能提拔学生,将师徒变为父子。

方家几个儿子听了却是惊愕非常。原来圣天子出行竟然可以不带侍卫,不备车马!惊愕之余,他们又都颇为庆幸,从席间气氛来看,父亲果然圣眷正隆,不愧外面相传的“文王遇子牙”。

“平日让你们好好读书,你们总是不肯。”方书琦颇有些痛心疾首。

三个儿子颇有些不解。为何父亲突然说起这话。自己虽然没能高中进士,但那也是因为时运。何况如今朝中并不重要进士,反倒更重用新学出身之人。

天下有哪个父亲不希望儿子位极人臣,如两汉门阀之家,世世代代与国同休?

实在是人与人的资质实在相差太大了。

从汉朝以降,便有一门官场学问,纵横捭阖,观人望气,阴谋进退。这学问是师徒难授,父子不传,纯靠个人悟性。直到晚清之世,天下动荡,才有人将之泄露出来,所谓“帝王之术”,再后来才有厚黑学这门学问。

方书琦重视儿子们读《左传》,精《战国》,治《大学》,就是有心将儿子往这方面引领,可惜几个儿子皆是中人之姿,没人能够领悟。这如何能够不让方书琦失望?

“时事异也!”方书琦瞬息之间已经收敛起了自己的情绪,道:“尔父非命世之才,二起二落而有今日,实乃圣眷之故。一旦圣眷不再,或是尔父弃世,尔等如何自立?”

身为宰辅,方书琦很清楚皇帝的治国方针。

如果说秦皇是家天下,那么汉皇便是与外戚豪族共天下。到了隋唐则有门阀,世上只有孝子而少忠臣。乃至于两宋,士人参政,故文彦博敢说“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其实这话在文彦博之前八十年余年,就有宋初三名臣之一的张咏提过。与文彦博同时代的范仲淹也多次表示支持,几乎成了公论。

所谓日月重开大宋天,明承元统,也承了宋制,那么明朝皇帝与谁共治天下的呢?

太祖自立国,便希望大明是家天下。

所以他实施了分封诸王,使得藩王负责军政民事,罢免宰相,使得诸司没有宰相魁首,兴大狱,使得功臣不敢震主。

结果建文帝削藩而引发奉天靖难之役。

经历过战乱的成祖,自然不希望大明国在经历一次战乱,更不希望有人能够沿着自己的道路,再来一波靖难之役。

所以在做了皇帝之后,才格外的看中内阁,重视郡县,削弱藩王,不得不走向了宋朝的旧路。

从成祖之后,阁臣的地位就越来越高,到了嘉靖和万历两朝,直接发展到巅峰,可谓是实打实的皇帝与士大夫共天下。

然而经历过朱慈烺朝的国变大事之后,皇帝再也无法相信士大夫这个阶层了,他在大肆推广教育,看似有教无类,施行着孔圣人士气的教育政策,实际上是培养新的“同志”。

从所教育的内容来看,这些志同道合之士,注定只能承担一部分社会职能,而绝对不可能成为共天下的士大夫。

何谓士大夫,所谓士大夫要以天下为己任,用范仲淹的话,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

一个只接受了某一领域教育的专才,从读书到工作,只遵循既定的策略和程序,势必只能担当较小的责任,而不可能有纵览全局的兼顾天下之任。

从现在施行的新学的教学内容就可以看出来,之前作为核心使用的四书五经,只做了几篇节选,而诸子之学却悄然而起。

往后数百年,天下哪里来的士大夫。只是一块满足于自己位置的砖石罢了。

在这种大环境,方书琦看到了儿子们根本没有成为砖木的资格。

他们都觉得如今进士无用,但是好歹那是国家从亿兆学子中学着出来的国学经营,放在放在翰林院里写写抄抄也是一块好“砖”。

而让人恼火的是,被人寄予厚望的方家子弟,却忽然失去了先祖奋斗的进取之心,考进士考不上,对于新学,也没有啥兴趣,这该如何是好。

方家子弟被父亲这么一问,其实也颇为困惑,但是却没有什么紧迫感。

在他们看来,老一辈已经被时代抛弃了,但是后代可以走新学的道路,有先祖的余荫在,必然比其他平地奋斗的人要强许多。

尤其是在父亲这一代,做过首辅。

在爷爷那一代,对今日的圣人又有知遇之恩。

这份恩情,皇室不会忘记,方家自然不会衰亡。

如果换在其他的朝代,的确可以这么想。

因为任何一个时代,只要是做到方书琦这个位置,方书琦肯定会培养一堆自己的门生弟子。

这些门生弟子与方书琦的关系亲近如同父子,在关系上与方家也势必成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

将来自己不在了,这些人也一定会替自己照顾子孙。

然而现在的情况是,即便是方书琦,也不敢在朝廷故意培养势力,即便是有相中的,也得偷偷摸摸的支持。

这种偷偷摸摸支持的势力,若是日后反目,这种培养的弟子,也无人会去责难他。

因为除了他,没有人知道自己。

这就是新时代啊!

方书琦见儿子们都如此的废物,忍不住一声长叹,说道:“为父终究是要致仕的,你们几个有没有有本事在朝堂上周旋的。”

“父亲,我等固然难以入阁为相,不过做个小官总是可以的吧。”长子忍不住出言道。

宰辅部堂之子照惯例可以授以尚宝司丞,位在六品,就是负责给文书盖印的官员。

实际上国家宝玺是交给女官掌管的,承旨盖印的是司礼监,中途转手交递的是尚宝监,尚宝司在盖印的时候也必须接受宦官的监督……后来宦官直接就将尚宝司跳过了,这个官职也就成了专门用来养功勋子弟的地方。

方书琦见儿子插嘴,啪地一声拍在座椅扶手上,道:“当个小官?你若知道陛下今日为何而来,老夫腆着老脸为你求官去!”

日期:2022-04-21 18:10

最近更新小说

最重要的小事